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文化 >

为唐朝“续命”,被送外号“地藏王菩萨”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1-12-22 14:49
  冯梦龙在《智囊》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在唐玄宗时期,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工作不尽职,朝廷派御史崔众去接管兵权。按例崔众需要将兵权交给李光弼,而他却在路上与李光弼抢道,还拖拉着不肯交出兵权。李光弼大怒逮捕了崔众,正好这时朝廷要任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对来使说,崔众已经犯法被捕,并说如今只杀一个御史,如果宣读了任命诏书,就是再杀一位御史中丞,他就是当了宰相,也要受到死罪。次日李光弼就将崔众杀死,还让其亲友前去凭吊,李光弼从此威震三军。《智囊》对此评译说,崔众擅自拥兵不交还,在军法上是犯了死罪,而他本人却被朝廷升官,由于崔众的官位来的不光彩,并未是皇帝的本意,所以李光弼能伸张公权,冯梦龙在《智囊》中,夸赞了李光弼的胆智。
 
  以一挡十为唐朝“续命”
 
  事实上李光弼不仅胆智过人,而且还非常能打,安史之乱之所以能被唐朝平定,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郭子仪与李光弼的忠勇平叛。虽然论知名度,李光弼比不上郭子仪,但他的战功丝毫不比郭子仪差,在用兵之智上,李光弼更是冠绝群雄。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前期,最重要的一场硬仗,就是李光弼拿下。当时叛军已经攻破长安,新上位的唐肃宗在灵武避难,叛军集中兵力攻击重镇太原,企图越过黄河直逼灵武,对唐朝来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叛军成功攻下太原,那么大唐将危矣,面对士气正盛的叛军,李光弼以一挡十,与十倍于自身的叛军展开血战,并最终得到了胜利,成功为唐朝“续命”。李光弼也凭借此战,彪炳史册名声大震。
 
  山西太原的重要战略地位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在范阳起兵作反,很快就渡过了黄河,直取东都洛阳。唐玄宗闻讯仓皇向四川逃窜,太子李亨在灵武组建新政权,是为唐肃宗。到了此时北方地区已经多数被叛军占领,而山西地区的大部分州县,还在坚守抗敌。其中最重要的城镇当属太原,唐廷和叛军都对太原十分重视。唐廷将山西作为抗击叛军的前沿阵地,早期就募兵万人备用,在安禄山南下之后,又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加强山西地区的防务。郭子仪上任后,先后击败了高秀岩与薛忠义,李光弼得以乘胜追击到大同。后来郭子仪又攻破了马邑,马邑南部的东陉关被打开,此时在河北常山与平原的太守,颜真卿、颜杲卿兄弟,欲联兵断掉叛军后路,派出信使请太原配合。而最后常山被叛军攻破,颜杲卿被杀,河北郡县落入叛军之手。
 
  叛军集中兵力围攻太原
 
  经过此事唐廷加强了对叛军的进攻,命郭子仪从山西北部,回兵进攻洛阳,郭子仪在此时,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李光弼上任之后,亲率一万步兵3000弩手东出井陉关,驻扎常山的叛军望风而逃。围攻饶阳的史思明,听闻李光弼出井陉关,不得不得放弃饶阳与李光弼对战。接着李光弼与郭子仪合击,在九门与嘉山大败史思明,一直追到正定,河北十余郡皆被收复。此时安禄山在洛阳为帝,并准备还军河北,恰逢杨国忠进献谗言,导致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兵败被俘,郭子仪与李光弼被迫退入井陉关。潼关一战过后,安禄山得以攻破长安,玄宗向西南逃窜,肃宗避难于灵武,不久后郭子仪带兵到灵武护驾,李光弼留守太原要地。占据河北的叛军,集中兵力攻击太原,欲消除河北与长安之间的最大障碍。
 
  李光弼坚守太原阻挡叛军攻势
 
  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带十万叛军攻打太原,并准备从太原攻击朔方、陇右,彻底摧毁唐廷。此时镇守太原的李光弼,麾下精锐皆赶赴朔方,留在太原的兵力,只有一万乌合之众。太原众官员听闻叛军攻城,人人恐惧商议加固城防之事,李光弼亲自带领军民,在城外凿出壕沟,又做了十万土坯备用。接着史思明对太原进行猛攻,李光弼指挥军民,与之展开激烈对战,城墙受损被李光弼用土坯修补,导致叛军数日都毫无进展。史思明气急败坏,欲从河北运来攻城器械,此事被李光弼得知,派遣部将在广阳截击,破坏了史思明的攻城器械。史思明久攻太原一个月不下,他挑选一批健将,告诫他们说自己攻击北部,你们就潜到南部,我攻击东面你们就潜到西面,他认为这样声东击西互相配合,就能趁虚而入。然而治军严谨的李光弼,并没有让叛军得到这个机会。
 
 
  地道战和大炮的威力
 
  在守城期间李光弼还积极招募人才,当时有铸钱工人擅于挖地道,李光弼就他们从城内,挖地道到城外。当叛军久攻不克在城下叫骂之时,李光弼派人从地道中钻出,拉住叛军的脚,把叫骂的叛军捉到了城内,并斩下头高挂在城门上示众。从此叛军只要行走,都要小心翼翼地观察地面,也不敢再靠近城墙。史思明接着又制作了攻城飞楼,还在城外堆筑土山,李光弼见此景,又命人打地道,将叛军的土山从底部挖空,致使史思明的飞楼与土山都塌陷不可用。焦躁的叛军欲采用人海战术,对太原城蜂拥围攻,对此李光弼制作了大炮,将飞石打出,只一发就能砸死20多人,总共有十分之二的叛军被当场砸死。为了躲避飞石,叛军只好将营帐后退了很远。
 
  与叛军斗智斗勇反败为胜
 
  叛军用尽办法都没有得到效果,于是就将太原城围起来,为了避免被拖死,李光弼又诈称要投降,疲惫的叛军信以为真,就此放松了警惕。李光弼派人通过地道,将叛军营寨下面掏空,然后支上支柱后,派遣数千人出城诈降,在叛军出来看热闹,营寨塌陷之时,李光弼让这些兵士,与叛军混在一起,同时让守军出城攻击,趁乱斩杀了一万多叛军。就在李光弼大胜之时,安禄山死去,史思明也归守范阳,留在太原城外的叛军,心灰意冷士气崩盘。而李光弼与叛军长时间斗智斗勇,城内军民士气大振,在史思明撤出太原不久后,李光弼亲自率兵,与留守的蔡希德进行决战,叛军全线崩溃,被李光弼斩首七万多人,只有蔡希德带着数人狼狈逃走。至此长达一个月的太原之战,以李光弼大获全胜而告终。
 
  李光弼的胆智与无私
 
  在坚守太原的过程中,李光弼的智慧与能力凸显无遗,他临危不惧堪称楷模军事家,面对十倍于自身的强敌,他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十分重视对手,不断用奇招破解敌军的攻势,尤其是地道战,让叛军闻风丧胆,搞得叛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一不小心就被偷袭。李光弼凭着神出鬼没的地道战,得到了一个“地藏王菩萨”的外号,被叛军奉若神明。李光弼用一个人接一个的胜利,将太原城内的乌合之众守军的士气,充分鼓舞起来,而后抓住时机,主动出城与叛军决战,一举击溃敌军大获全胜。而且李光弼还是十分因公忘私的将军,他在叛军围城之后,在城中设下一个帐篷住在里面,一有急事便登上城楼救援,直到叛军退去三日后,才回到家中看望家人。
 
  太原之战大涨唐军士气
 
  太原之战结束后,为了扩大战果李光弼进发清夷与横野,并抓住了叛军的大将李弘义。接着李光弼又西渡黄河,在叛军攻破横关,准备进攻好峙县之时,遭到李光弼的截击狼狈而逃。这些都是太原之战大捷的延续,对时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太原大捷,对唐军的士气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在安史之乱前期,叛军锐不可当,《资治通鉴》记载叛军所到之处,唐军都是望风瓦解,守将有的开门投降,有的弃城而逃,还有的被叛军屠杀,基本上叛军都是战无不胜。后来郭子仪与李光弼,虽然相继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对叛军触动却不大,而太原大捷歼敌十万之众,对于唐军来说,无异于打了一支“强心剂”。
 
  太原大捷对于时局的重要影响
 
  其次李光弼歼灭大量叛军,对时局造成了重大影响。在李光弼血战太原之时,唐肃宗从陇右与河西地区调集军队,他本人也从灵武来到凤翔。李光弼获胜之后,形势对唐廷十分有利,唐朝的援军已经汇集了十万多人,因此肃宗命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收复长安对叛军进行大反击,并获得了胜利。不过在当时,唐军并没有把握一定能胜利,叛军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如果再丢了太原,叛军南下增援长安,那么唐军不仅无法收复长安,而且还有被叛军围歼的危险。所以唐军能在后期站稳脚跟反败为胜,都是建立李光弼,守住太原的基础上。
 
  尾声
 
  最后在李光弼血战太原之时,唐军叛将尹子奇,正带领大军围攻睢阳,睢阳地处大运河腹地,是中原南下江淮的战略要地。如果叛军早早攻占太原,便可分兵增援睢阳,那么睢阳就会落入叛军之手。如此一来江淮之地,也会受到叛军的残暴肆虐,造成大面积的混乱。然而李光弼在太原大胜,牵制住了叛军十万兵力,导致睢阳方面的叛军得不到增援,延迟了叛军攻占睢阳的时间,导致在睢阳被攻破之后,叛军已经处于劣势,而无力进犯江淮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共有太原、长安、睢阳三个主要战场,而唐军在太原最早获胜,这对另外两个战场,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而这些都是李光弼的功劳。如《智囊》中所说,李光弼是个很有胆智的人,他也对得起再造唐室的美名。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