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面前,良好的社会心态至关重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恐慌焦虑、愤懑苛责等负面情绪的滋长蔓延,会成为现实疫情的帮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社会个体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会促使人们正视现实、保持乐观,手挽手、肩并肩,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当前,在加大科学防疫、物质抗疫、组织阻疫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心理抗疫”,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与精神支持。
正视疫情发生传播的客观规律,保持理性思考与冷静心态。疫情并非现代才有,翻阅史书可知,“疫”字频繁出现:“瘟疫传染,人死八九”“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为战胜鼠疫、甲肝、非典、各类流感等传染性疫病付出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以前危害极强、传播极广的疾病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抑制、削弱甚至绝迹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每次疫情的防控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发现识别病毒后,还要追踪变化、筛选药物、研制疫苗、临床应用,这些都需要时间。当前,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在奋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指挥下,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展开。因病毒有较长潜伏期,在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下,确诊和疑似患者数量大幅下降必然需要一段时间。只要防控有力,就一定会迎来拐点和下降期,直至结束此次疫情。当前,民众要加强自身风险防控,正视客观规律,不必过分恐慌、过度反应。
坚信国家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自信自律不自扰。上个世纪末以来,我们经历了特大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重大灾难,每一次都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社会快速反应,众志成城、化险为夷。这彰显了党和国家坚决捍卫人民健康与福祉的坚强决心和有力行动,彰显了制度的优势、科学的进步、人民的力量。迅速有效地开展社会动员、以举国之力抗击灾难,这是“中国之治”的优越性,也正是这种制度保障让我们面对任何灾难都能够保持必胜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决策和执行效率均已显著提高,科研医疗水平及建设保障能力也取得长足进步。作为普通民众,要多关注来自官方、主流媒体及医学专家的权威信息,多看深入一线的调查记者的深度剖析,不传谣不信谣,不过度敏感,不因为捕风捉影的疫情信息而刺激自身情绪,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应激性心理障碍。只有每个人都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才能更好汇聚成防控疫情的强大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八方支援赋予我们前行力量。疫情发生以来,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直面恐惧、勇于奉献;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担当作为;保洁员、公交司机、快递小哥等普通工作者坚守岗位、无怨无悔;无数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无私捐赠。正是他们抛家舍业、辛苦付出,甚至奉献牺牲,才让救援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才使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这些普通人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担当和奉献,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体现,也为我们注入战胜疫情和一切灾难的必胜信念。普通民众要多关注此类信息,从中汲取力量、鼓舞信心,获取抵挡风浪、勇敢前行的意志和力量。
要问责但不苛责,冷静面对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各相关部门都在高速运转,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地做好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央已经做出明确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我们应当看到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类相关机构的努力,也应当保持足够的理性与理解:在突发事件面前,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都会有准备不足、考虑不周之处。对重压之下的一线工作者的一些言语口误、工作细节不完美之处,只要确属无心之过、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尽量宽容理解,不应作壁上观、一味苛求完美,甚至以过度的谩骂讥讽、人身攻击加重对一线工作者的心理伤害,严重挫伤其积极性。
做好防护尊重他人,珍惜当下回归初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积极做好自身防控,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不囤积浪费物资,不随意丢弃口罩,避免给社会和他人造成负担。尊重他人,对疫情严重地区人民和返乡者抱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不歧视不排斥,不随意泄露感染者隐私信息。珍惜健康安宁,多和家人朋友作思想交流,规律作息,充实自我,以阳光心态积极生活。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必要心理援助。当前许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都在积极行动,为社会公众义务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援助和防护服务,避免社会群体性恐慌。若因疫情受到身心困扰,应尽快寻求心理援助,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与诊疗之下,重新回归身心健康的积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