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中国的心理卫生专家们通过反复的调查与研究,确立了14条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是,智力:智力正常;
二是,现实性:适应周围环境,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三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协调;
四是,社会道德: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五是,社会角色功能:能有效行使社会角色的功能;
六是,自我认识:客观评价和要求自己;
七是,自我认识:自尊、自信、自我接纳;
八是,主观体验:有安全感与幸福感;
九是,同情心和爱: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十是,情绪健康:心境愉快,情绪稳定;
十一是,意志健康:具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十二是,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
十三是,自我实现: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十四是,人格完整和谐:人格健全,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