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健身太难,那么无须责怪自己,因为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这样的,这很自然,因为懒散本就是人的天性之一。
仔细观察那些在自己领域卓有成效的健美运动员、举重选手以及大力士等等,让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训练和营养策略,但是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下去意味着拥有训练自律,意味着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有更大的进步。(当然有一些人会依赖自己的基因天赋和药物,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想要增肌,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训练,而训练的关键是在临近力竭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够坚持下去并克服这个困难。如果你坚持下去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一些进步。如果你早早的选择放弃,那么在破坏肌肉纤维这一关你就已经失败了。
在困难面前往回跑,这是大多数人大脑的默认设置。人们天生就更喜欢那些简单有效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有点弯曲复杂,那么他们将会变得很不耐烦。
当你理解了人性,当你决定继续训练下去并想要看到结果,那么你一定要忍受一些背离人性之懒惰的成分。
一些优秀的健身教练和职业运动员总结了一些克服懒惰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接受渐进主义
向职业运动员看齐,别老想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之内把自己从瘦弱无力的状态变成强壮的健身男孩。
相反,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今天比昨天稍微难一点的训练上,逐渐增加训练容量。
在饮食上,你可以定期参加一些节食挑战。
在训练上,你偶尔可以任性一下,减少一些常见的热身和拉伸运动,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休息上,你大可以减少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不断的冲击自己、突破自己的一些极限。
一些不常见的训练,比如德国训练法,可以让你感受到一些新鲜感,从而让你保持训练的激情。
减少环境摩擦
在健身房锻炼时,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比如你很熟悉的健身房里面熟人朋友太多,一进去就想唠嗑和拍照,这些寒暄虽然可以促进大家的感情,但是对你的训练无益处。
有时候还会因为和朋友们之间的训练理念不合,导致一些小的冲突。我在健身房遇见过很多杠精,他们动不动就会来告诉你这个动作的正确做法,并且鼓励你多做有氧,即使你不喜欢做有氧。
换一个新的健身房,一个安静的氛围,尽量减少环境摩擦,专心手头的训练即可。
分清主次任务
一个人变得更强壮,背后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这些因素并不同等重要。
比如,保持较低的体脂率主要是控制卡路里的问题,当然优化营养比例、进餐频率和时间以及食物的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重要程度要比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小的多。
许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在调整进餐频率上,以为通过这个小小的入口就能够掌握全部的减脂奥秘,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
在重量训练方面,每周训练三次训练很明显会优于训练一两次,但这并不意味着训练两次就没有效果,只要你达到一个最佳的每周训练量即可。
分清当前的主次任务,不要在一些浪费时间而对最终目标无甚贡献的小事情上。
区分原因和借口
人性中一个特别邪恶的特点是,总是找借口去掩饰我们没有做的原因。
也许你因为肩膀受伤了而不能训练上肢,但你总有借口说自己身体虚弱也练不了腿。
也许你在上周减掉了1公斤,于是趁周末想要大快朵颐,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况且减的太快会觉得身体吃不消。即使你现在的体脂率依旧是雷打不动的25%。
直面一些现实吧,总是找借口很容易会让自己失去训练习惯。
像职业运动员那样拥有一份自豪感
许多人看到了健身房小伙伴们练的很好,肌肉很大块,于是会产生一些自卑。但这种自卑是完全不必要的。
我时常在想,我们健身要和谁对比——是和奥赛冠军还是和健身房练的最好的那个人?不,其实都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和整个训练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本身。
注重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老想着如何超越别人。
健身练的有多好,肌肉有多大块,取决于我们的基因和环境,也许你永远不会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水平和强壮的体格,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可以得到一种坚韧的品质。这种品质足够令你自豪。
当你在健身方面获得了一些出色的心理适应,这种心理适应可以很好的移植到别的事情之中,比如工作和恋爱。
在健身这件事情上,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无论达到什么程度的成功,哪怕只比进健身房训练之前多拉起一个引体向上,都会觉得心安。
有人说健身是为了让别人对你心平气和的说话,但其实他们理解错了。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心平气和的去和别人说话,这种平静感,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每一个健身人毕生所追求的一种品质。当别人为了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的时候,你能够发挥你的忍耐与韧性。对痛苦之事抱有极大的耐心,这种品质叫做平静。
忍耐与韧性源自于一次次的负荷冲击,源自酸痛与恢复,源自于一种内外皆有的力量。当你完成了一些巨大的身体挑战,此后,你可以足够自豪的对人们说“力量”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