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5日15:30,从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出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盐城的该项目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江苏首项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申遗的“盐城实践”,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
在国家住建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自然资源部、教科文全委会等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市从2014年开始依托湿地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谋划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2017年初,中国渤海—黄海海岸带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据了解,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黄海生态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枢纽,是迁徙路线鸻鹬类候鸟至关重要的停歇地和“加油站”。将其列入世界遗产,是保护全球珍稀鸟类物种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需要,符合保护黄(渤)海海湾和依赖黄(渤)海海湾候鸟种群的最佳利益。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含16个申报点,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