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能治病得安居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7-03 23:26

农村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如何保障?四川省苍溪县、巴州区下了真功夫:对容易辍学的残疾儿童、困境儿童,送教上门、动态跟踪,给经济帮助的同时也给关爱;对贫困患者,大病急病有多层次报销,慢病小病不出村就能看,同时,日常还多普及健康知识,减少得病;开展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助贫困户圆上安居梦。

       

  上门送教育

  不让孩子因贫失学

  “碧玉妆成一树高……”孩子含混地跟着老师念,老师毫不气馁,一遍遍地反复教。这里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大树村牟亮的家,也是“教室”,而学生只有他一人。

  牟亮患有轻度脑瘫,不能平稳行走,没法像同龄人一样到学校上学,五龙镇中心小学校将他列为送教上门对象。校长王文胜介绍,学校组织了熟悉教育、心理、康复工作的5位老师,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上门为他授课。

  学算术、练画画、听音乐、讲故事……目前,15岁的牟亮已经达到了小学四年级的知识水平。

  “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我在饭店当服务员,还有一个小女儿需要照顾。要不是有送教上门,儿子早就辍学了。”牟亮的母亲李国珍难掩内心的感激。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苍溪县县长杨祖斌介绍,通过送教上门,135个不能到校上学的残疾儿童都有书可读,全县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一个都不少”。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困境儿童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

  “我们为每个困境孩子都建档立卡,安排了‘五老’联系人,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动态跟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全乡没有一个困境儿童辍学。”水宁寺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田顺荣告诉记者。

  枇杷村三社的饶兰、饶巧姐妹,在水宁寺中学上初中,平时由爷爷奶奶抚养。除了享受国家“三免一补”等教育扶贫政策外,每个孩子每月还能从区里领到460元的困境儿童救助费,一学期还有10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要不是有这些好政策,两个孩子上学我肯定供不起。”爷爷饶正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欣慰地说,姐妹俩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

  巴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尧介绍,全区建立健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组织网络,设立了专项资金,为每名困境儿童落实救助和关爱措施,确保他们不因贫辍学。

  除了经济上的资助,生活、学习上的关照同样必不可少。

  “成绩怎么样?要听老师的话。”“我知道了。妈妈,我好想你。”在苍溪县五龙镇中心小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徐刘鑫正跟在浙江打工的母亲进行视频通话。

  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站。老师们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身份结对帮扶,关注贫困家庭留守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给他们送去更多关爱。

  织密医保网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老刘!”听到熟悉的叫声,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一组老人刘吉先还没出门,就知道是村医刘徽来了。量血压等例行检查之后,刘徽又嘱咐老人少食多餐,减轻小肠消化负担。

  因为得了胃癌,2015年,刘吉先花了26万元做了胃全切手术,命保住了,但全家因此致贫。手术后还需长期服药和不定期治疗,这一度让他心灰意冷。好在一系列给力的健康扶贫举措,让他没被疾病击垮。

  术后3年,刘吉先到县医院住了6次院,到镇卫生院住院1次,总共花费3.3万多元,自己只掏了不到10%。卸下沉重的医疗负担,刘吉先生活得更有劲头,他力所能及地养鸡养牲畜、种猕猴桃种核桃,儿子也在外务工。“今年我家也要将贫困帽摘了!”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对刘吉先等贫困乡亲来说,家庭签约医生刘徽就是他们的“健康守门人”。平时遇到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再也不需要赶到镇上甚至县里的医院排队挂号了,找刘徽看病拿药就行。六股树村地广人稀,留守的多半是老弱病残,医疗服务需求不小。刘徽白天忙完卫生室的日常诊疗,晚上便背着出诊箱,骑上摩托车,带着手电筒,开始逐组逐户巡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夜灯天使”。

  通过兜牢医疗保障网,精准实施贫困患者医疗救助,提升健康服务能力,苍溪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有力。

  除了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他们少得病,是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根本之计。而这也是不少地方健康扶贫的短板。

  为了补上这个短板,巴州区开展“大健康促进行动”,组织专家深入68个贫困村,为群众面对面讲授实用健康知识,把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的“金钥匙”交给他们。

  为改善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卫生,巴州区还实施农村垃圾污水综合治理和“厕所革命”等行动,为5.3万贫困户规划落实改水、改厕、改灶等。

  “现在日子越来越有滋味,我们可要注意身体,身体好了,才能享受好日子。”大茅坪镇土地垭村二社贫困户牟翠德笑着说。

  保住房安全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以前,家里太穷、房子太破,我儿子赵天文的岳父岳母过来时,只好往我女儿女婿家里带,骗他们说房子是我儿子的。2016年底,我们搬进了这新房,亲家看后非常满意。”如今坐在亮堂宽敞的客厅里,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的张琼芳向记者讲起了从前的故事。

  长滩河村,两山夹一沟,赵天文家的老房子就位于村里的河沟下。“一下雨就担惊受怕,连路都不通,出入都需要爬坡上坎,干个啥子都不方便,我们全家只好到城里谋生。”张琼芳说,从2006年起,赵天文夫妇俩就借住在妹夫家里,靠在街边摆摊修鞋子、补衣服维生。

  2016年,区里对住在河沟的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5平方米的新楼房,自己只花了七八千块钱。搬家那天我高兴得差点哭了!”张琼芳激动地说。

  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介绍,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14.5万农村人口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但还是有极少部分特困户无力承受自付费用,区里建成了300多套农村廉租房供他们低租金甚至免费住,帮助近1500名特困人口圆了安居梦,目前全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了100%。

  水宁寺镇沙嘴村的单身汉冯玉先,父母双亡多年,自己长期患病。免费住进村里的廉租房后,他感慨地说:“卧室、厨房、卫生间都有,水电气都通,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搬出容易致富难,搬迁户就业增收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让搬迁户过上好日子,在每个聚居点,巴州都建起了产业园。巴州区农民工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孟芝介绍,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就业创业等培训,目前全区所有搬迁户中,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

  赵天文夫妇系统地接受了制衣技术培训,2017年顺利地在浙江宁波一家制衣厂找到了工作。对分散安置户,巴州则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因户施策,支持他们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等到户产业。

  苍溪县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同步规划发展。同时,累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737个,让搬迁贫困户基本实现有事可干、有钱可赚。

  在石灶乡九台村,猕猴桃树苗茁壮,丹参藤蔓青青,一栋栋搬迁新房,墙面雪白,庭院整洁。

  “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猕猴桃、罗汉果、脆红李和核桃产业都小有规模,西瓜、丹参产业效益也不错。搬迁贫困户住进新房子,好日子这才开始呢!”村支书杨毅底气十足地说。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