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放权但不能放手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6-21 12:53

产业扶贫,政府部门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市场,“两只手”各展所长,才能扶起有后劲的扶贫产业

  

 

  近日去某贫困县采访,听说有贫困户向有关部门举报,村里的“扶贫牛”被龙头企业卖了。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为扶持这个贫困村发展产业,县里年初引进了近百头牛,委托当地一家企业养殖,定期向贫困户分红。可没俩月,企业资金链出了问题,贫困户连养牛机会还没得着,“扶贫牛”就被卖了近一半去堵“窟窿”了。

  后来这个举报却不了了之,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只要2020年前,企业按时给贫困户分红,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场主体说了算,政府部门不应把手伸得太长。

  乍一听,这理由似乎有道理。可仔细咂摸,却觉得不太是滋味儿。

  首先,保证扶贫资金安全本是有关部门的分内之事。在这个事例中,牛的去向就代表着扶贫款的去向,现在企业卖牛抵债,有关部门坐视不管,那等企业经营不下去了再去监管,扶贫资金不就打水漂了吗?

  再有,这个项目的扶贫模式也存在隐患。县里把产业扶贫完全放手给企业,企业光给贫困户分红,却既未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也没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能,等2020年项目到期,分红没了,贫困户本事却没长,那他们靠什么稳定脱贫?

  说到底,这样的产业扶贫,还是没能处理好政府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对关系,一直是产业扶贫的一大难点。以前一些产业扶贫,过分强调“扶贫”忽视“产业”,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往往力气没少使,效果却不咋样。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却把责任全推给了市场,扶贫资金一投了之,对市场主体缺少必要的监管,这样的产业扶贫同样容易“跑偏”。

  光给分红不带动发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问题。贫困户整体素质偏低,发展能力偏弱,不少企业发现,带着他们一起发展麻烦事不少。于是就提出,确保给贫困户分红,但政府部门不要再对带动贫困户发展做硬性要求。有了稳定的分红,贫困户就能脱贫,何必再去费劲地设计带动机制?少数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部门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结果,这样疏于监管的产业扶贫,让不少贫困户又开始“躺着等分红”。而这,显然有悖于开发式扶贫重在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的初衷。

  实际上,产业扶贫如何处理好政府部门和市场的关系,不少地方都有成功的实践。四川省仪陇县用扶贫资金建设扶贫产业园,要求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带动机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用扶贫小额贷款承包经营,龙头企业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服务,贫困户边干边学,慢慢地就掌握了种养技术。产业园硬件由政府投入,生产环节承包给贫困户,企业还能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受益也不小。

  这样的产业扶贫模式,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展所长,职责清晰,边界清楚,企业、贫困户积极性都高,脱贫效果也好。相比“大撒把”式的产业扶贫,政府部门的工作量确实要增加不少,特别是要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胆参与产业发展,往往需要花不少心思、下不少功夫。

  然而,看看贫困户脱贫后一张张自信而幸福的笑脸,想想这么多贫困户因为有了致富产业而改变生活状态,政府部门再多的付出不都是值得的吗?

  制图:张丹峰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