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巴西经济在高速增长和停滞甚至衰退的周期间反复。巴西圣保罗市阿曼多·阿尔瓦雷斯·彭特亚多基金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保罗·杜特拉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巴西经济要打破这样的周期律,唯有坚持中长期改革这一条出路。
回顾巴西的经济发展历史,杜特拉总结说:“巴西经济增长呈现痉挛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政府便通过小范围改革并约束财政纪律来推动经济增长;但中长期改革缺位和政策失误往往又诱发新问题,导致增长停滞甚至衰退。
这样的循环在巴西历史上多次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速增长期是1968年至1973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这段时期巴西年均经济增长率超10%。这段时期后来被称为“巴西奇迹”。
在杜特拉看来,之所以会出现“巴西奇迹”,主要是因为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成功刺激了投资,并将经济衰退期闲置的产能调动了起来。但问题在于,和同期实现经济腾飞的日韩不同,巴西在这一时期盲目追求经济扩张,货币和财政纪律废弛,社会改革滞后。
杜特拉说,20世纪70年代巴西长期实行宽松财政政策,导致公共债务增加;同时由于当时国际市场借贷利率很低,巴西大量借债导致外债暴增。随着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巴西出口暴跌。同时,国际市场利率回升导致巴西出现偿债危机,国内流动性过剩还引发严重通胀。
这导致巴西经济增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幅下滑。杜特拉说,巴西面临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即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便陷入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衰退状态,无法向高收入国家跃升。
和巴西几乎同一时期经济起飞的韩国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而巴西则深陷危机。杜特拉认为,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推进中长期改革,因为改革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建立自由市场,采取更审慎的宏观政策和实现央行独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巴西奇迹”再度吸引全球目光。即便在经历次贷危机后的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仍高达7.5%。2011年,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巴西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但好景不长,近年来“痉挛”再次发作,巴西又一次经历严重经济衰退。2015年和2016年巴西经济连续两年大幅萎缩,2017年和2018年虽然走出衰退,但增速徘徊在1%左右。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巴西经济增速仅1.5%。
杜特拉认为,巴西经济只有改革这一条出路,尤其是取消本地产业补贴、开放市场、吸引外资、整顿财政纪律,并推进包括养老金制度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只有坚持推进这些中长期改革,巴西才有可能打破在“奇迹”和“陷阱”之间循环的周期律。(记者宫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