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为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添火加柴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5-29 20:20

5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际金融报》主办、以“中国品牌成就品牌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品牌建设论坛2019峰会在上海召开。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以下为全文内容:

为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添火加柴

——在“中国品牌建设论坛(2019峰会)”上的致辞

(2019年5月28日 上海)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方江山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到新高度5周年之际,在上海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火热实践中,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际金融报》在迎来成立25周年、立足上海20周年之时,以品牌为纽带,举办“中国品牌建设论坛(2019峰会)”,集众智,聚合力,为加强品牌建设添火加柴,很有意义。

首先,受人民日报社李宝善社长、庹震总编辑委托,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编委会,代表主办方,热忱欢迎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新常态下,品牌建设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年多来,品牌建设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优化,中国品牌在国际消费者中的认可度信任度正在迅速上升,“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剪刀差”状况正在快速扭转,中国品牌实现了了不起的跨越。当然,我们深知,让中国品牌成就品牌中国、品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更加清醒地认识品牌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各领域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品牌竞争,世界越来越明显地迈入品牌经济时代。品牌经济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经济体的综合发展水平。品牌,不仅代表着产品具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无形资产、一张无声名片。品牌就是产品生命,品牌就是精神认同,品牌就是消费导向,品牌就是定价权力,品牌就是综合实力。

世界品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就品牌功能而言,品牌是“区分者”,它把不同类型、不同质量、不同口碑的产品明确区分;品牌是“记忆王”,它能唤起消费者的综合记忆、群体记忆,甚至可以培育出忠实的消费群体、稳固的消费文化,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效应;品牌是“总口碑”,品牌背后宝贵的无形资产一旦形成,一字一号可抵万金,然而,一旦品牌形象受到玷污,口碑崩塌,经常是即使产品白送也无人问津。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的新一轮消费升级需求,给中国品牌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动力。顺应消费升级、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切实加强品牌建设。

第二,更加全面地加强品牌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中国品牌当自信,中国品牌当自立,中国品牌当自强。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加强。

加强品牌建设,质量提升是重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品牌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消费者信心的源泉。我们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势,以质量提升展现产品的时代特色、品牌价值,用品牌建设成就发展、赢得未来。

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创新是内核。核心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供给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立起来、打出去自己的品牌。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特色展现产品的高品质、高颜值、高附加值。

加强品牌建设,文化内涵是灵魂。“品牌形象”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精心塑造的产品文化形象。文化赋予品牌以生动的灵魂与生命,赋予品牌以恒久的穿透力和吸引力。我们要按照时代特点和需求,用活用巧用准用好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厚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的文化含量,以文化韵味展现产品的独特吸引力,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加强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是关键。“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将品牌建设与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步推进,多途径多方式地有效推进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在市场营销渠道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尤其是用国际通用方式塑造品牌形象,让中国品牌越来越有“国际范”“人情味”“文化韵”。

加强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要珍惜品牌、爱护品牌、保护品牌,在全社会树立讲究诚信、推崇发明、保护专利的意识,加大对专利侵权者的惩罚力度。

加强品牌建设,力量协同是基础。品牌建设是国家、区域、行业的共同事业。当今时代,品牌建设已经远远超越了企业品牌的范畴,一个企业的品牌是和所在行业、区域、国家的整体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牢固树立整体品牌理念,强化社会责任,加强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善于集体发力、抱团出海,共同打造好中国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形成协同力量。

品牌是历经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精华。纵观全球市场,任何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都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几十代人胼手胝足、披荆斩棘。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平均“年龄”达到100.14岁,百岁以上的“老牌子”有213个。铸就中国品牌没有捷径可走,要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坚持不懈努力追求。

第三,更好地发挥媒体在加强品牌建设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品牌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需要营造良好氛围。媒体在加强品牌建设进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以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优势搞好品牌设计与传播,讲好品牌故事,努力成为塑造品牌的“梦工厂”。

从一般意义上讲,品牌由质量、技术、管理、诚信这4根支柱支撑,但品牌的创建、创新和推广本身,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尤其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和传播,不断发掘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让品牌广为人知,让品牌美名远播,让品牌日久岁深。在这方面,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水平,普遍落后于中国产品的质量。我们要向世界描绘中国品牌建设的非凡成就,向世人讲述中国品牌创办和发展故事,展现每一个民族品牌的自信与力量,让更多中国品牌伴随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人民日报社高度重视品牌传播,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报刊网端微屏联动,以媒体职责与担当,为“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跨越聚合力、增动力、添活力。

《国际金融报》举办“中国品牌建设论坛年度峰会”,是为加强品牌建设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的一种好尝试、好方式。希望这一高端品牌峰会,越办越精彩,越办越成功,办出特色,办成品牌,为中国品牌建设事业增砖添瓦、增光添彩!

《国际金融报》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报网端以及多种新媒体的主流财经融媒体平台。希望《国际金融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发扬专业精神,发挥专业优势,放眼全球,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在上海“四大品牌”建设中,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维护金融安全诸多方面积极有为、一马当先,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国际金融报》成立25周年。借此机会,我代表人民日报社,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际金融报》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包括在座的各位朋友!由衷期待《国际金融报》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家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由衷祝福《国际金融报》全体员工工作顺利、生活如意!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