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完善大运河保护法规体系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5-29 20:07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金名片’,跨的领域很大,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已经连续十多年做相关调研。去年9月份参加调研以后,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大运河申遗是一个标志性的阶段,调动了沿线的积极性,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实际上是进一步规范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刘佳义在参与过50多处大运河遗址、40多个古镇和文化项目调研后表示。

针对调研结果,刘佳义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抓住纲要的颁发契机,要尽快开展国家纲要的学习培训,研究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评价标准体系,细化落实纲要的各项举措,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衔接。”

“第二,完善大运河保护的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推动沿线各省市出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对标纲要对以往制定的一些地方性的法规规章进行清理和修订,广泛开展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教育。我们在实地调研当中感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要广泛开展遵纪守法的教育,严格规范和约束地方在大运河文化保存传承利用的一些相关行为。”

“第三,加强河道的保护和生态的修复。推进大运河,现在各种河长制建立起来了,要做到有名有实,责任到人,责任到位。要形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明确水质和大气质量的达标要求。同时,建议制定一个分阶段、分地域、分河段的气和水、土质量标准。”

“第四,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和村镇的建设。这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载体,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文旅融合项目。要在文化+旅游+互联网方面下功夫,通过自费旅游、大数据的运用等等,为旅客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

“第五,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分类指导。建议成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领导小组,引导地方要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领导管理体制,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这样的思路,尽快地启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机制,实施统一协调管理。”

“第六,加强相关的学习研究,讲好运河故事。要组建国家大运河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咨询机构,创立运河学。要加强智库建设,加强基层的文保队伍建设,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议联合发起全球运河论坛,创立大运河文化节,策划大运河的旅游线路,巡回主题演出等活动。”(整理 宋子节)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