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被炒作后快速升值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为了让没有专业能力的投资者大胆购买艺术品,“保值回购”“高价回购”“溢价回购”等中介在艺术品市场上涌现。殊不知,这是一些公司或个人在借此招揽顾客,其背后可能暗藏骗局。日前,湖北襄阳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20余人遭遇藏品回购“套路”,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警方提醒,对钱币、字画等收藏投资应谨慎对待,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高额回报宣传,对相关投资活动应谨慎涉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称,附带回购承诺的艺术品投资属另类投资,因为投资标的为艺术品,价值评估需较高专业鉴别能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一般具有较高准入门槛。不少承诺回购艺术品的公司往往利用投资者对艺术品价值评估能力有限、风险意识不强的缺陷,通过对艺术品标的过度包装,夸大艺术品价值,诱使投资者购买远高于实际价格的艺术品。投资者应具有一定专业能力,能独立识别艺术品实际价值和市场价格,切忌被公司所谓的“回购”宣传所误导。
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戴曙光提醒,普通投资者千万不要被宣传的高额利润所诱惑,艺术品行业的诈骗手法比网络诈骗更复杂、更难以辨别。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要有证据意识,付款要有痕迹,交易应通过银行转账给公司,避免现金交易。在实际案例中,如果是现金交易,一旦出了问题,欺诈者往往会说与其无关。此外,投资者应注意收款主体与交易主体要一致,收款的主体与签合同的主体要一致,收款主体与公章名称要一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要寄希望于卖家退款,要及时收集洽谈、交易、付款等证据,然后报警。
甄新伟称,投资者在遇到所谓“保值回购”口号时需要多一个心眼,要分析公司是否具有回购承诺的兑现能力,很多所谓公司承诺回购形同虚设。投资者不要寄希望艺术品自然增值,艺术品同样面临较大市场价格风险。建议加强对附带承诺回购的艺术品投资风险教育,特别是加强针对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体的投资教育,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戴曙光提醒,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应注意自身的法律责任。“最近几年藏品市场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原因在于‘买定离手,互不负责’的观念广泛流传,他们认为只要藏品是真的,无论价格多高,一旦成交买受人便不能反悔,也不会构成犯罪。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价值100元的藏品,作价10000元甚至更高对外出售就会涉嫌犯罪。净化和规范藏品市场,首先要改变从业人员的错误观念。”(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