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命我部于8时00分完成作战准备……”初夏时节,一场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的战备演练,在第82集团军某旅作战指挥中心悄然展开。
记者走进作战指挥中心,一块巨幅屏幕映入眼帘:上面有作战地域的动态三维影像,各种要素清晰可见。这正是此次演练的电子沙盘。
“电子沙盘能够实时显示战场态势,为指挥员作战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该旅领导介绍,他们在建设“智慧军营”过程中,通过引接、嵌入信息技术,为训练组织、管理和保障提供数据支撑。说话间,显示电子沙盘的巨幅屏幕画面切换成该旅人员、装备等作战数据的动态图表信息。
数据奔流,源头在哪?记者来到值班席位,一探究竟。
只见某席位值班员黄虎将关键词输入,与海量数据“碰撞”后,屏幕上立即推送出此次行动需要的人员编制、装备配备等情况。
另一席位值班员焦云龙通过指挥网调出任务地域交通要图,轻点鼠标,此次任务的最优行军路线、备用路线,以及集结地域的气象水文等情况一一呈现。
“各单位注意,于10时00分前机动至 集结地域。”旅值班领导综合各要素的情况后,立即向各营下达行动命令。大屏幕画面瞬时切换成各营区的出动实时监控画面,视频显示,各型装甲车辆正有序驶出营门。
“数据奔流,离不开‘智慧军营’作支撑。”该旅作训科科长刘占彪带领记者来到战备器材室,只见单兵自热食品、指挥器具等战备物资,都被分类放置在带编号和滚轮的箱组里。
“智慧军营”建设,让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电子身份。刘占彪指着一个箱组侧面的条形码说:“为了提升物资装载速度,我们运用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技术,为所有物资器材量身制作‘身份标签’,无需一一清点,便可实现自动识别、联网统调、一键上报。”
记者注意到,随着一件件器材出库,库室旁边的一块显示屏上,所有物资的增减记录也跟着动态更新,数据直接传回作战指挥中心。
对抗开始了。记者回到作战指挥中心,电子沙盘上,演训场“战况”尽收眼底。
“前方30公里处桥梁损坏,请求变更路线。”作训参谋郭永年的指挥信息终端,传来合成一营参谋李晓辉关于重新规划路线的请示文电。郭永年确认合成一营行军定位后,将请示文电传到值班领导指挥信息终端。
旋即,大屏幕上,合成一营的红色光标,开始向新的路线转移。
此时,合成二营的射击地域已经硝烟弥漫。“炮长注意,破甲弹、右前方、敌土木质发射点、距离650米、短停,歼灭。”很快,指挥信息终端传来“炸点”的相关毁伤数据。装步三连连长傅童童说:“有了指挥信息系统,靶坑不需要人员保障,便可开展‘实弹实训’。”
整场演练下来,时间较以往缩短一半。据悉,该旅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军营”,打通指挥信息系统链路,基本实现“一表清底数、一图知态势、一网辅决策”等功能。(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姜帅 李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