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分论坛上,《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多语种图书举行首发式。(人民网记者章斐然摄)
“Mr.China, how did you do it?”面对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媒嘉宾,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道发出了这一问句——短短几十年,从一个积弱已久的落后穷国脱胎成为一个多项指标领先的现代化大国,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带着这一疑问来到中国寻求答案。15日下午,这个问题开启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关于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
“中国能够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吸取长处,用于自身发展。”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在回应上述提问时指出,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在于,在引进方法论时,不照抄照搬,而是根据具体国情消化、吸收,有一个再创新的过程。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在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平等”“尊重”“对话”“开放”“包容”“互鉴”“互惠”等成为讨论的高频词,展现出亚洲文明在治国理政中的共识与智慧。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赫坦在介绍“东盟道路”时说,平等包容、互不干涉、共同承担是东盟成员共同发展的基本宗旨。
“如果一个国家失火,邻国也会遭殃。” 阿富汗总统高级顾问法泽尔指出,政治的对话与合作能够带来和平稳定,邻国之间尤应如此。
巴基斯坦参议院参议员、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赛义德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亚洲智慧。
“亚洲文明的精髓就是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说。
“亚洲正面临‘亚洲新文明时代’。”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理事长金相淳对未来充满期待,“习主席的讲话让我感受到,尽管亚洲各国文明不尽相同,但在互动互鉴中,我们可以创新亚洲文明,形成促进全亚洲和平共存、人民幸福美满的亚洲新文明。”
讨论中,来自欧洲的英国东亚委会秘书长麦启安亦贡献了亚洲以外的视角。他呼吁,在西方世界对亚洲声音漠视的情况下,“亚洲应在建立命运共同体上率先作出表率”。
交流结束后,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明石康仍意犹未尽。他告诉记者,尽管亚洲已有东盟10+1、上合组织等对话平台,但像这样非外交性质的交流对于亚洲国家之间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有着重要价值,而从中形成的亚洲智慧对世界亦有榜样与引领作用。
他期待,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