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1年,历经跋涉,玄奘法师终于抵达西行终点——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到达后,玄奘与106岁的戒贤法师有过一席精彩对话。那不只是两位高僧的对话,那是相互钦慕的两大文明的对话。
那次对话开启了摩揭陀国与唐王朝交好的历史,并深刻影响后世。西安的大雁塔,至今仍讲述着摩揭陀国“雁塔”的故事。而玄奘那本集纳了多种异域文明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复原古代西域和印度历史的珍贵典籍。
在亚洲,这只是文明对话大乐章的一段遥远插曲。
亚洲文明,从来都是在对话中前进。几千年来,文明的行脚人和文明的取经人,沿着海陆丝路,传播文明火种,对话不同文明。张骞之于西域,法显之于南亚东南亚,阿底峡之于藏传佛教,马欢之于波斯与阿拉伯,伊本·西拿之于中亚……他们远赴他乡,传播物种,传授技艺,传承教化,用互学互鉴驱动着文明的车轮。
而今,亚洲文明汇聚一堂,打造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共同推动亚洲文明的再发现、再创造、再繁荣,共同启迪关于人类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再思考。
文明再发现:时间的力量
“在亚洲,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与代数学,天文学家更能准确追寻天上繁星,诗人的文学作品至今撩拨心弦,哲学家创造了今天仍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法律体系。”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戈登在著作《极简亚洲千年史》中,如是评价亚洲文明的创造力。
数千年来,东亚的农耕文明、北亚的游牧文明、西亚的商业文明、南亚的宗教文明……多姿多彩,各擅胜场,在人类文明星空中熠熠生辉。
美国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今天的西方文明……与其说系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于近东……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大航海时代,殖民入侵如乌云般遮蔽了亚洲文明的光芒。打开1919年的亚洲地图,独立国家寥寥无几,除中国、日本和暹罗,东亚、南亚、东南亚各族世居之地被标注上英属、美属、荷属、法属、日占等字样。一些国家文明被割裂,一些地域文明被抹灭,一些文明遗产被掠走。它们的文明史只能在异国文献中“被书写”,甚至经常“被改写”。
百年风云,励精图治。今日之亚洲,再次站到文明交流对话的舞台中央。在蒙古高原,中国、日本、蒙古国的学者探寻着草原丝绸之路的辉煌;在孟加拉国,中孟学者在阿底峡高僧故址的重要发现成果更新了孟加拉国史;在柬埔寨,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
他们不仅仅是在发现遗址、修复文物,更是在接续被打断的历史和文明脉络。
从“他述文明”,到“自述文明”,亚洲文明的“再发现”,正是亚洲文明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全新的时代方位。
文明再创造:思想的力量
正在清华大学展出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中,有一件黄金扣饰,其独有的豹纹纹饰,与扬州西汉墓出土漆器上的豹纹惊人相似,似在讲述2000年前一场没有被文字记录的对话。
大量考古证据显示,几千年来,在亚洲广袤的土地上,文明互通的密集轨迹共同编织起亚洲文明的璀璨银河。
先人们用互美互鉴的广博哲学与思想气度,推动着亚洲文明不断相遇互学。而今,“一带一路”给文明的流动提供着更多通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更搭建起交流对话的开放平台,重塑亚洲文明的对话氛围,重建亚洲文明的集体自信。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感言,“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国家之间特别是亚洲国家间的文化和历史纽带。若干年后回望,会发现这是一个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与“文化复兴”并进的进程。
亚洲文明的再创造,离不开思想的力量,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新的实践,正是对“和谐共生、和合共生”等东方智慧的传承发扬。
文明再繁荣:对话的力量
文明是有力量的,其源泉之一来自对话。
历史上,知名与不知名的行者们,通过一次次商业的对话、宗教的对话、外交的对话、抑或贩夫走卒的平民对话,连通起亚洲各地域的文明,并将亚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漫长的人类文明变迁史已经证明:文明与文明的对话,有助于解决人类各种生存问题、发展问题;而文明与文明的对立,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惨痛的教训。
今天的世界,同样面临许多非一己之力、一国之力能够解决的新难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固然让“地球变平”,让不同文明更频繁相遇,但同时加大了文明磕碰的可能。“相遇”有时变成“相对”,“交往”有时变成“交锋”。甚至还有把政治算计、利益冲突、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等包装成文明“冲突”“威胁”等论调,人为激化矛盾,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但也正因为如此,愈发彰显文明对话的必要性。文明的车轮,只有在彼此交流中才能踏平坎坷、真正行稳致远,才能汇聚合力、走向共赢坦途。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场主题为“殊方共享”的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正在热展。来自亚洲、欧洲十几个国家的瑰丽文物凸显交流互鉴催生的文明之伟力。“殊方”出自东汉班固所著《西都赋》,意为“远方异域”。“殊方共享”,就是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之光,共创新的文明繁荣期。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文明对话的力量,也是文明前进的力量。在亚洲、在世界,对话,驱动文明前行。(新华社记者凌朔 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