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后有小米平安,又一个万亿市场要火?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12-08 18:56
 

  详细信息如下:先是百度、阿里,上半年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紧接着年底,小米、平安又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编辑丨李晓丽

  来源丨投中网

  又一个万亿市场火了,互联网巨头闻风而动。

  先是百度阿里,上半年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紧接着年底,小米、平安又获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一年之内竟吸引四大巨头先后加入?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艾瑞咨询则预测,若消费市场保持10%的复合增长率,在2020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可超过12万亿元。

  市场虽大,但玩家众多。当前,消费金融赛道上的参与者大致有三类,分别是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下文简称的“消金公司”特指已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

  受监管影响,今年以来部分银行紧急刹车——开始压缩信用卡透支及个人消费贷规模。一些不合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被迫出清。

  于是,原本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客户开始流向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使得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了更多市场。

  万亿消金市场开闸,从业者闻风而动,早在去年就有不少网贷从业人员看准方向跳槽到了消金公司,尤其是持牌的。

  在监管肃杀的当下,牌照一定程度上等于护身符。

  万亿消金蛋糕,只有28张消金牌照,这里面已经有24家早早动筷了。

  那么早已开业的这24家持牌消金公司战况如何?

  从近年整体情况来看,捷信消费金融以1069.9亿元的总资产,以及排名第一的净利润,稳坐消费金融赛道的头把交椅。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紧随其后。

  百度、阿里、小米、平安此时入局,能否弯道超车?

  消费金融,说到底无非就是有场景的“放贷”。任何放贷行为,资金,流量、风控缺一不可。

  但当下,资金被严管,线上流量分食殆尽,借款人骗贷技术愈发高明,消费金融公司很难集上述三大核心要素于一身。万亿消金蛋糕,虽秀色可餐,但哪怕是持牌机构,想要吃下去也有难度有挑战。

  摆在持牌机构面前的第一重难关就是:资金。

  资金的牢笼

  资金是消费金融公司放贷的“血液”,眼下这条输血管被掐住了。

  首当其冲的是资本金限制。

  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曾以13.75亿元的净利润超越捷信,跃居行业第一,但在2018年其净利润竟突然跌落至5.59亿元,不及上一年的一半。原因之一,就与资金有关。

  “由于增资扩股进程缓慢,资本金的限制使得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下半年不得不压缩信贷业务规模,导致营业收入受到负面的影响。”中银消费金融在2019年的评级报告中解释。

  也就是说,资金来源受限,导致中银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变小,最终利润下滑。这也导致中银元气大伤,现在还没缓过气。

  任何金融形式要玩转,底子都是资金体量和资金成本。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早期,没业绩,不能证明自身的实力,想借钱非常困难,只能依赖于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股东存款。

  但近几年来,随着消费金融概念火热,这一业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资金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除依靠公司自身和股东存款之外,消费金融公司还有常见的几种融资渠道,分别是:增资、同业借款(拆入资金)、银团贷款、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ABS)。

  从资金成本来看,《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对于消费金融而言,同业拆借资金成本约为3%—5%;银行间ABS资金成本约为4%—6%;银行助贷成本约为7%—9%。

  不过,从目前来看,同业拆借与银行间ABS在消费金融公司较为吃香。

  业内人士透露,持牌消费金融增资主要是受监管所致,根据监管规定,消费金融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早期,除招联消费金融与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0亿元和10亿元之外,其余消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都相对较低,这就有了当下的“增资潮”。

  其次是同业借款。虽然按照规定,境内同业拆借,需要公司连续盈利两年,且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但由于同业借款(拆入资金)具备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和成熟的业务模式,也是各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

  据统计,从2016年至2018年,中银和捷信消费金融拆入的资金占总负债的比例均高于80%。另被称为持牌消金“黑马”的兴业消费金融,其负债来源就是银行同业拆放。

  从2016年-2018年,兴业消费金融同业负债金额(包括同业存放和同业借款)分别占负债总额的93.97%、93.43%和91.24%。

  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5日,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有14家,分别是海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

  消金公司的第三大融资渠道就是金融债,这在所有融资渠道中是难度相对较大的。

  “发行金融债,公司所有相关的数据都要被查一遍。”某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没有充足的准备,都不会轻易发行金融债。

  相比之下,银行间ABS则较为温和,对公司既没有盈利要求,资金成本也相对适中,是消费金融金融不错的融资选择之一。

 

  不过,持牌消费要成功发行一单ABS也并非易事,资本市场对消费金融行业的认知,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了解,都是目前消费金融机构发行ABS的“障碍”。

  马上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孙磊是马上消费金融首期ABS发行的负责人,在近期的ABS说明会上,他公开坦言,在路演期间,虽然对平台的资产非常有信心,也充满期待,但也会有焦虑。

  孙磊称,马上消费金融发行的首期ABS金额为20.9亿元,金额大,又是第一次正式进入资本主义市场,是首次获得市场化融资的一次大胆的举措和尝试。但其实资本市场对消费金融公司及消费金融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很难产生信任。

  “每天都很期待。”孙磊说,券商每天都会征询认购意向,而投资机构们每天也反馈不同的疑惑。

  “虽然整个发行过程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最终的发行结果超出了预期。”孙磊称,其实,通过发行ABS也可以让资本市场对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行业进行了解,有利于行业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8家可发行ABS。而据投中网统计,在获批之后,除招联与海尔消费金融未发行ABS外,其余6家都已有所动作,其累计发行金额达500多亿元。

  对于发行ABS的意义,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将其归结于可以加快公司的资产流转,提高资本使用率。

  如今,随着消金公司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各家消金公司不得不扩大资金规模。这一方面是为了合规,另一方面也说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玩家们对行业增长持续看好。

  融资速度如此凶猛的消费金融公司们,放贷量如何?

  据投中网统计,在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截至2019年6月,捷信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040亿元;马上消费金融为493.96亿元,兴业消费金融为281.82亿元;另截至2019年4月,招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高达739亿元,仅次于捷信。

  流量的魔咒

  赚钱的生意大多与流量有关,消费金融金融也是如此,但流量怎么来?

  场景很关键,有了场景就有流量,有了流量,金融机构就有了资金出口,就能放贷赚钱。

  于是,就有了如今市面上的各类分期产品,如3C分期(手机、电脑等)、旅游分期、教育分期、家装分期等。

  但眼下,频繁暴雷、跑路的教育、医美场景,或不再是优质资产。

  “经济下行明显,很多商业服务机构、培训类、医疗类,这些预付款的(场景),跑路事件频繁。”一家互联网背景公司的风控人员向投中网直言。

  这一说法,在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身上得到验证,该公司员工王文对投中网称,如今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最大的问题不在C端用户,而在与公司合作的B端,比如会遇到合作的医美公司突然跑路。

  那么,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消费金融公司该如何寻找及留存用户?

  首先是渠道的改变。

  “双向发展。”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员工李伟称,很多以往只发展线上或线下的消金公司,开始线上线下同时发展。

  成立于2014年的兴业消费金融在早期,业务主要以线下为主。2017年,监管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顿,网贷机构陷入窘境,兴业消费金融则在此时开始进军线上,并在2018年加大对线上业务的发展,并与互联网头部机构达成合作。

  2019年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线上贷款业务约为51.42亿元,较年初增长21.27亿元,且线上业务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18.25%,较年初上升3.68个百分点。

  与兴业消费金融一样,线上线下同时扩张的还有锦程消费金融,2018年7月,锦程消费金融开始试水线上小额贷款业务,并上线“锦囊贷”,但截止到今年3月,其贷款余额还不到1亿元,效果并不明显。

  其次是对场景的发力。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尝试成立早期不曾布局的场景。

  “尝试过3C。”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员工李伟称,但最后还是把项目阉割了。

  “老板不想做加盟,要做直营。”李伟直言,做加盟不好管理,但直营模式又太重,需要大量的耗费大量的人员成本,最重要的是不赚钱。最终,只能又做回原本的业务。

  但在李伟看来,公司的决策并不是坏事。他对投中网说“稳健经营,才能长久。”

  另据了解,还有消费金融机构将刷脸系统与酒店入住结合,当用户入住酒店时,直接在机器上刷脸进行身份核验,而且能获取在酒店预定的房间信息,或者在线选择房间房型,离开酒店时,可直接选择微信支付或分期支付等方式进行结账。

  业内人士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布局场景,若用户在此后与有公司相关的消费,便可对其提供服务。

  除线上线下,场景尝试之外,招联、马上、海尔消费金融还推出了“会员制”。

  具体的玩法是,马上和海尔的会员可以在商城购物、视频VIP等领域享受折扣,同时马上还会在会员借款时提供相应的利息减免优惠。

  招联的会员不仅可以在部分商城购物时享受折扣,还能在借钱时用积分兑换7天免息券及9.6折的借款券。

  “今年4月份时,公司就在讨论会员制,主要是为了对存量客户的管理,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员工王曦透露。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投中网,2017年在监管对现金贷等业务进行整顿后,很多现金贷及网贷机构平台都开始进军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加剧。

  2018年金融监管再次趋严,消费金融行业的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也随之上升,而放贷利率的限制也导致消费金融公司最终盈利空间较少。

  如何留住现有的用户,开拓新的用户,保持或扩大平台规模,是消费金融公司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基本都有对外部流量的刚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院黄大智对投中网称,如果没有实力强劲的股东背景,获客很难。而即便股东自带流量,有流量和适应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也是两码事。

  但在从业者看来,有些消费金融公司即便有着强大股东背景平台,也未必就能获得股东们的支持。

  “有的股东布局消费金融并不是看上了消费金融市场,只是为了获得牌照。”李伟称,“地产公司随便一笔业务就是几个亿,消费金融他们看不上。”

  但哪怕拿到牌照,没有风控专业能力,消金万亿蛋糕还是不好啃。

  逾期的隐忧

  投中网统计发现,在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从2016年到2017年,各家公司利润增速明显,但从2018年到2019年,利润开启下坡路模式。

  以头部平台招联、中银为例,2016年到2017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超8亿元。

  但从2018年到2019年,招联经利润增长不到1亿元,中银净利润严重下滑,马上消费金融的利润增速相较于2017年也有所放缓。

  有业内人称,消费金融公司利润增长乏力,与消费金融行业的红利期已过,线上获客成本不断增加有关。

  而从2017年开始,监管对互联网金融,现金贷等进行整顿,也对消费金融行业产生了间接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也随之上升,放贷利率的限制,更是缩小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间。

  另从2019年上半年已公布业绩的消金平台来看,头部平台在利润与总资产方面均有所放缓,中小平台的业绩增幅则较为明显。

  对此,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车宁对投中网表示,这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消费金融在2017年三季度增速达到顶峰(38%)以后,至今增速放缓,导致消费金融越向前发展越难。

  另一方面,当下监管收紧,就头部平台而言,用户已达到一定规模,拓客不再是首要任务,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发展方向。而中小平台,客户量有限,因此不得不继续扩充规模。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为止,成立时间相对较晚的尚城、杭银、哈银、幸福其净利润还不到1亿元,而苏宁、华融则仍处于亏损中。

  与利润增长趋势截然不同的是不良贷款率,据投中网统计,目前头部持牌消金机构的逾期率大多在2%-4%之间,且连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截止到2018年年底,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为3.98%;中银消费金融已高达3.15%;马上消费金融为3.45%;锦程消费金融不贷款率有所下滑,仅为0.87%,但该平台的总资产也仅为53.59亿元,与其他头部平台存在一定差异。

  “其实,平台的真实逾期率远不止如此。”某持牌消金公司员工对投中网透露,公司对外的逾期率都是经过美化的。但他也称,一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提高风控技术,降低逾期率,控制风险。

  “早期我们公司都是用芝麻信用分放款,低于公司标准的一律不放,符合标准的全放,但现在,更强调智能风控系统。”不过,某消金公司人士透露,要搭建一套标准的智能风控系统既要又多又全的数据,还要与多元化的场景相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在的风控比以前的规范很多了,很多公司确实是在认认真真的做风控。”上述人士感慨。

  消金风口虽大,但想要啃下这口蛋糕需要“专业主义”,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文中受访者王文、李伟、王曦为化名)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