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热点 沙漠入口的“非洲好莱坞”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12-01 11:21
  从马拉喀什出发,沿着东南方向行驶,我们的车一直在深邃的山谷和壮阔峻峭的山峰之间盘旋蜿蜒。窗外望去,砖红色山体的底色上点缀着西洋杉、杜松、野橄榄和矮棕榈。4个小时的车程,最高处翻越海拔2260米的阿特拉斯山脉,便到了著名的“非洲好莱坞”——摩洛哥东南部小镇瓦尔扎扎特。    

 
  进入小镇中心之前,会经过一处玫瑰山谷,那里常年拥有着河流的滋养,到处是谷类和指甲花,山谷里还有梯田。6片棕榈林形成了撒哈拉沙漠深处一条美丽的“绿丝带”。198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就在这里。这个位于沙漠入口处的古老村落便是瓦尔扎扎特最受电影人欢迎的拍摄地点。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建于公元757年。一眼望去,隆起的山坡上,一座红褐色古堡仿佛从岩石中升起。夕阳下,错落有致的红土建筑群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余晖中。这里原是世居于此的柏柏尔人为抗御流寇劫掠而修造的防御型居住区,扼守着一条穿过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道,是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必经之地。
 

  沿着台阶走上去,村落的构造逐渐清晰起来。环顾四周,高大的红土墙十分牢固,沿用了南部摩洛哥的传统建筑技术。作为河谷边上众多城堡式村庄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全部用红土和木材作为材料,以“干打垒”方式,层层叠叠依山而建,颇有气势。这种典型的北非要塞建筑被称为“卡斯巴”,多为三层,底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此外,村庄还建有监视羊群的公共小屋、清真寺、村民会议室等公共建筑。光秃的山顶上有一处土房,是村里的粮仓,外敌入侵时,全村人便退守到这里进行防御。
  走进屋里会发现,这种红土夯制的建筑隔热性能极佳。屋外日光照射强劲,屋内却清凉宜人。屋顶是由一种带有苦味的柳木条编织而成,散发出可以驱逐昆虫的味道。与村民交流后得知,一直到今天这里一共只有8户人家,这些建筑物没有任何蓝本效仿,完全是根据生活在当地的柏柏尔人的实际需求建造的,十分实用。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描述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摩洛哥南部建筑的经典范例,一组由高墙围起来的土制建筑,典型的前撒哈拉居民聚居区。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影响了毛里塔尼亚、利比亚等周边国家的建筑风格,非洲其它地区的土质建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北非柏柏尔人的传统。
  原始的土著风情、充足绚丽的阳光、未被污染的自然环境,成为众多好莱坞导演青睐瓦尔扎扎特的理由。从上世纪60年代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到90年代的《木乃伊》《角斗士》,再到近几年热播的《权力的游戏》。超过200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让这里获得了“摩莱坞”之称,甚至催生了一处影视基地,让瓦尔扎扎特成为闻名世界的“电影之城”。
  如果你也是“沙漠电影”的粉丝,那么你一定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感觉。似乎这个地方可以为任何古老的沙漠故事提供真实的场景。第一个将瓦尔扎扎特搬上大荧幕的是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他于1962年拍摄了史诗级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此后,包括由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通天塔》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在这里拍摄。近年来,中国导演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里。2018年春节热映的《红海行动》便在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拍摄了大量实景。
  摩洛哥被业界评价为“电影制片人的天堂”,还因为这里“有非常抢手的建筑工人、油漆工、临时演员和电力资源”。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轻松满足多样的角色需求。此外,摩洛哥政府也大力支持本国电影业发展,例如为战争题材电影提供军事装备以及为外国剧组减税等政策。
  黄昏时分,落日将大漠渲染得如梦如幻,坍塌的残垣、高低不平的粗糙砖块、远处的小型绿洲,仿佛都在诉说着这片沙漠的旧时今昔。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来自撒哈拉的风,仿佛看到阿拉伯的劳伦斯骑着他的马朝沙漠深处走去。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1日 07 版) 


文章转载自人民网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