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大学别想着“混日子”了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11-03 16:11

“严冬将近”“大学日子难过”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期中考试的临近,近日,河北体育学院40多名学生因旷课过多被公示退学,还有一些大学根据学分情况公布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同样公示退学。

从2018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开始,大学“清考”成为历史。如果学生无法通过考试,将没有“放水”通过的机会,而高校的各项规章也随之愈加约束严格,一年以来,学风收效可谓显著。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王德岩告诉记者,一年前,他所带的班级60人中曾有过数十人都不能通过的记录,一年时间过去,同样的难度,现在未通过的仅有两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3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就此作出了回应。他说:“各个学校在管理方面严起来是一个共同的做法,每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高等教育法,根据各个学校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要求。如果学校是依据规定作出这样的处罚,那是一个好的信号。”

当本科教育“严进严出”成为风气,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否就此走上快车道?

“躺”曾是大学生活关键字

取消“清考”前,大学生的日子是怎样的?“躺”也许是其中一个关键字。青年教师刘伟曾长年担任教学秘书,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带过四年出勤率是个位数的学生,反正最后能不能通过考试都会给予形式上的认证。“同学们普遍学习压力不大。”刘伟告诉记者,“还有学生大四上半学期挂科数十门,下半学期如期照常毕业的例子。”

“这就是一种风气,非常不好的风气。”王德岩说,“大学生一进校,过不了三天时间,就能从师兄师姐那里知道考试好不好通过,哪个老师会放水。当他们知道无论如何都能毕业,学习积极性自然有所降低。”

今天,王德岩认为,“清考”考试取消之后,最早感受到“严风”来袭的也一定是新生。他们一定能从同学那里知道,“考试难起来了,必须打起精神。而他们打起精神之后,本科教育质量也将为之一振。”

所以,一年间,不能通过考试的学生人数锐减,“加之辅导员、授课教师日常管理更加严格,除非是真的学习有困难,不然按照正常的学习计划,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如期完成学业”。课堂出勤率、自习室的利用率一年间明显提高,王德岩感受到学风在悄然变化着。

经历了12年寒窗苦读,一进入大学,感受到的是“放水”还是“严管”,对学生学习态度乃至人生观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为什么明知道“放水”的坏处,此前高校还要继续组织“清考”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与“招生指标”的分配息息相关。“当年高校按计划招生,如果学生不能如期毕业,不但浪费了‘指标’,第二年的招生计划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王德岩表示,这与就业率的检测也密不可分。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就业率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和家长也可能由此认为,“专业的吸引力不足,第二年的招生计划和报名人数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打游戏、睡大觉的日子一去不返”

去年,华中科技大学曾给予不能修满学分的学生“本科变专科”的处理,一时之间引来议论纷纷,不少专家在给政策“点赞”的同时,也提出隐忧,寒窗苦读,一朝罢免,对于学生的前途来说,是不是“过于严厉”?如何既“提高质量”又“治病救人”?

“严,应该是本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论上,不能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就不应该得到毕业资格。”储朝晖说。

“我们去年也说过,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吴岩表示,必须要改变让所有学生进了学校就等于进了安全箱、就必须毕业的情况。“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严”字当道,不少高校也有一些“柔”的政策。

王德岩告诉记者,今天高校转专业的“口子”放得更“开”,如果在这个专业学习吃力,辅导员、教师等一般都会给出专业建议,为学生调整专业,“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学习好、顺利毕业”。

刘伟告诉记者,他们会通过日常谈心,帮助学生舒缓学业压力,一旦学生有挂科的情况,还会及时辅导,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多方配合,争取让同学们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吴岩在发布会上表示,自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以来,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办学思想转变、育人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改革、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方法创新、教与学范式改变、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就是为了全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从微观层面来说,抓学生学习就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点环节。吴岩说,通过抓学风、抓学业、抓实习、抓考试、抓毕业、抓主辅修、抓双学位制度改革、抓体育、抓生产、抓阅读、抓社会实践,让学生忙起来。不仅希望学生能在传统的意义上忙起来,更需要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开拓新路。“盘点一年来高等教育本科攻坚战的成效,可以说,本科生在刻苦学习方面开始真正忙起来了,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学生开始紧张了,本科毕业开始难起来了。”

“严”要求还要有“细”分类

当本科毕业越来越“难”,王德岩也有一些担心,政策如何执行好。“未来,专业就业率的轻微浮动会不会再次影响考试,会不会再次‘放水’?”

教育部30日发布的文件,也对此有着正面回应。2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校内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把关作用,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

解决了学生关,教师的教学质量关也要有保障。《意见》指出,要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将全面覆盖所有类型高校、所有类型课程,推动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并要求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

除此之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认为,在学生的评价标准上,还应该注意分层分类管理。“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和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在学分选修上、在实践能力上、在思维训练上都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曾有研究证明,高考分数有50分左右差别的,培养模式就不应该趋同。对学生理应要求严格,但是对高校来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框架设计、知识技能和思维训练的整体设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本科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文章转载自人民网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