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近期重磅改革措施接连出炉,酝酿重大变革信号,长期困扰市场发展的定位不清、资源错配等一系列问题有望迎来改善,改革量能有望在增量和存量市场双向发力。同时,资本市场改革的快速推进,券商政策红利兑现速度超市场预期,未来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重磅政策密集出炉
10月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按照新三板改革的总体思路,证监会将重点从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设立精选层、实施分类监管、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
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主要通过把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扩大长期资金的投资股市范围和比例,优化股票市场环境留住资金。
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创业板开启重组上市序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跃度有望提升。同时,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呼声越来越高。
自改革定调以来,推进节奏持续加码。9月10日,证监会在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业界称为“深改12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且改革措施趋于长短结合。推行注册制、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这些或许在短期内就可以做到;引入长期资金,培养机构投资者,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均衡性是目前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市场化、国际化方面改革力度大,比较超前。市场化改革的最重要抓手来源于注册制,国际化改革最重要的标准是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同时,法制化改革方面相对滞后。证券法的修订进展缓慢,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的落地计划暂未预见,需尽快跟上前两者的节奏。”董登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