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亩彩色稻田、成片的西红柿大棚、黄河口的大闸蟹、西藏拉萨遍地的天山雪菊,通过凤岐茶社打造的“农业大脑”,只隔着一个屏幕,所有种植场景仿佛触手可及。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赋能下,“农业大脑”汇集了所有数据,相当于一个能够实时看到农户信息、土壤湿度、气温情况的总指挥部,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中”。
“我们现在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2019年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占地约700亩,分28个网格来展现不同的种植场景。建成之后,‘云上农业’试验场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场景实现云端互联,成为中国‘云上农旅’的一个样板间。”凤岐茶社的总经理傅骞介绍。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第25年,网络科技早已渗透进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浙江乌镇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风口,农业企业也开始搬到了“云上”。
浙江乌镇的谭家湾遗址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是马家浜文化的重要遗址。时隔千年,乌镇摇身一变互联网之都。穿越千年时空,古老的农业文明与新生的互联网在乌镇来了一次“邂逅”。
在山东寿光的野虎村,农民们种植西红柿,何时应该浇水、施肥,全都是凭经验和感觉,辛辛苦苦种植出来以后,一斤西红柿的收购价大约只有2至3元。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中铺设三层传感器,就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情况,让农户知道何时该浇水;各项数据指标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标准化的生产得到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