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迎来10周岁生日之际,与之伴随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更加显得熠熠生辉。适当性的本质是对称性、匹配性,即投资者认知相关产品或市场的风险,自愿承担风险。对市场管理者和中介机构而言,这一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了风险,帮助他们了解风险,做到信息对称。在这一制度建设进程中,深交所创业板走在前列,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取得了积极良好效果。
在2009年创业板创设之初,即实施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基本要求是:1、参与创业板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原则上要具备两年交易经验;2、根据投资者是否具备两年交易经验,分别设置两天或五天的开通冷静期,防范投资者盲目跟风、冲动投资;3、投资者本人临柜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并且对相关客户申请、风险揭示和相关劝导工作留痕,以备核查。
随着这三条基本措施落地生根,深交所积极引领证券服务机构不断加强风险揭示和投资者教育,创业板投资者的风险认知能力、自我承担操作风险的意识不断提升。10年来,“买者自负、卖者有责”、“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等理念已深入普及。“适当性管理”已成为创业板安全运行、效率提升、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一,适当性管理优化了创业板投资者结构,投资者投资经验相对丰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开通创业板权限的深市A股个人账户总数为5001万,约占深市A股个人账户总数的27.8%。也就是说,创业板个人账户占深市总账户不足三成。同期,这5001万创业板账户中,参与过创业板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为3511万户,约占创业板账户的70.2%,仅占深市A股个人账户的约二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