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绵延,草木葱茏,咚咚的鼓声响起,湘妹子载歌载舞,这里是沈从文笔下的多情湘西。15岁接触苗绣,后随外婆、母亲精进绣工,在阳光映衬下,一身蓝色苗族服饰的杨老梅显得格外动人。
提起这位苗绣师傅,在石栏镇子腊村几乎无人不晓。由于酷爱裁剪与制作,19岁时杨老梅制作的苗族服饰就已销往附近的民乐镇、龙潭镇、吉卫镇等。
杨老梅擅长的手艺有个古老而美丽的名字——湘西苗族刺绣。从山水中走来,起源于民族图腾崇拜,承载着苗族人记忆与憧憬的苗绣,主要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在衣袖、裤脚花边、围裙花样等小幅装饰品中布局较密,而在大幅装饰品中则布局疏粗。
不过,源远流长的历史并没有赋予这一传统手工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一幅红底的状元绣中,一只紫色的蝴蝶呼之欲出。杨老梅告诉我们,这样一只如实物大小般的蝴蝶,以她的娴熟度,要足足绣上一天。
不仅是耗时耗力,随着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民族服饰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小,多种因素冲击下,传统苗绣开始遭遇传承危机。一个突出表现是,双针锁绣、绉绣、破纱绣这些苗绣中的独特刺绣工艺濒临失传,有些绣娘只会其中一两种。
一边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一边是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的贫困。作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国家级贫困县花垣县目前尚有建档立卡户1154户4812人。村民们望“山”发愁,干部们见“山”思变,花垣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历史久、工艺精,在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对实施好文化扶贫工程也意义重大。”花垣县副县长姚胜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