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11日在华盛顿结束。两天时间里,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就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样的结果值得肯定。它表明,中美双方用理性务实的态度,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一步,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和扩散,顺应民意,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
罗马非一日建成。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过一年多的打打谈谈、几经波折,双方应该看到,坚持求同存异,先从分歧较小的议题入手达成共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累积成最终协议,显然是更切实际的解决问题办法。
以农产品为例,中美在农业领域互补性很强,开展农业贸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国每年有90%左右的大豆依赖进口,近期受供需关系趋紧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基于市场化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中方自美采购一定数量大豆、猪肉等农产品,既有助于解决美方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关切,也有利于填补国内需求缺口和保持合理的市场价格,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再比如汇率问题,中方多次在国际场合表示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这与美方的关切一致。汇率问题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双方此次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助于继续推进其他议题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