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直承担着重要责任。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国有企业也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秉承合作共赢理念,在世界舞台上奏响华丽乐章。
越走越快
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使我国由农业国成长为工业制造大国。这期间,国有企业也在优化调整中发展壮大,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发展中,上演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度。
197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出国办企业”。当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下称“中信公司”)成立,被外界看作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在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中信公司同世界各国的金融界、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动了中国企业与世界的交流。
这一时期,不少国有企业纷纷开始探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引进外资逐渐开启合作之旅。
1980年,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华,其间与中国政府签订《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1987年,松下与北京市和原电子工业部等下属的4家企业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投资248亿日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
汽车产业也是较早引进外资的领域。早在1979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就联合提出了“关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报告;1985年5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签署合资经营合同;1984年1月,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