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苏张家港的年轻妈妈孙女士,每当开学前后,就会隔三差五接到教育培训机构的“问候”。这些培训机构对她孩子的姓名、学校、年级等信息了如指掌,连推荐的课程都有针对性。同样,另一位年轻产妇丁女士今年刚生下宝宝不久,当地摄影馆的“骚扰电话”就频繁打进来,声称可以提供婴儿理发、制作胎毛笔、摄影等上门服务。
不管是孙女士还是丁女士,她们都对此现象感到担忧和害怕。她们疑惑,孩子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今年10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将正式实施。
据专家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确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具体原则,以及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该规定填补了互联网时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空白。
儿童信息被牟利者视作“肥肉”
王玲(化名)大学毕业后进入张家港一家颇具规模的培训机构做前台行政工作。一次,她的丈夫秦某提到,有位老同学正筹备开培训机构,需要生源。出于同学情谊,王玲将其所在培训机构的6000多条学生个人信息发给了丈夫。这块“肥肉”果然很有油水,老同学拿到信息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推销,获得了较大利润。经过举报和一系列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王玲夫妇。
新闻排行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