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服务经济新需求的八大政策取向是:
第一,宏观调控政策要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二,产业结构政策应采取制造业与服务业中性的政策。
第三,技术开发政策应当将技术开发更多交给市场,政府提供应用场景。
第四,产业组织政策应该注重同时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第五,国际竞争政策应该从总体中性趋向国民待遇。
第六,国际收支政策要统筹考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
第七,公共服务政策可以选择性地发挥市场作用。
第八,科技治理政策要引导形成有效共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日前在出席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治理体系”时表示,中国经济在网络数字时代将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阶段,在服务经济为主的新阶段,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的突出优势,将继续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中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新阶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均近10%的增长,同时也是波动的增长。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速下行有多种解释,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经济发展阶段问题、人口红利消失问题、国际环境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等。
江小涓表示,从影响宏观经济的三个主要变量投资、消费、出口来观察近几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变小。虽然从数字上看,经济增长较快的时候消费的贡献率比较低,实际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比较稳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投资是拉动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增长速度越快的时候,消费的贡献就越低。从宏观经济来看,持续通过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也不是合理选项。
还有三个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也有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进技术的减少和服务经济的到来。从人口红利角度来看,我国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净增长是负数,与经济向下走势高度契合。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是抚养率,抚养率低就说明有很好的劳动力供给。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我国的抚养率一直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四十年我国的抚养率会越来越高,特别是老人抚养率特别高,这种高抚养率与以儿童为主的高抚养率相比,对整个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压力和心态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化。此外,产业升级后,可以引进的技术存量减少,由此带来效率改善速度放缓。
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和工业的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从2012年开始,服务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2015年开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渐上升。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几乎没有例外,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持续下降。
为什么当经济结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时候经济增速会下降?因为服务业的效率比较低。许多服务业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面对面”、“同时同地”出现,比如教育、医疗、艺术表演、保安、保姆等,无法使用高效设备大批量生产,没有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然而,不同产业的劳动者要求近似的报酬,“服务”效率低但工资不能低,与商品相比日趋昂贵。
服务业如何低效率高成本?比如,1984年购买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需要花费1000元人民币,雇佣一位保姆的价格是每年500元,当时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以制造为主,制造和服务业的比重是2比1。到了2018年,32英寸彩色平板的价格是1000元,雇佣保姆的价格变成了每年5万元,这时候服务和制造业的比重是2比98。其实,我们的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从价值上来看好像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当服务业变成主导产业后,同样的资源投入,但是产出效率明显下降,所以人们讲这是一个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时代。
中国会不会遵循其他国家的轨迹,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时期,无法将增长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江小涓认为,中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提升全球化程度的高峰期已经过去
过去四十年全球化发展迅速,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导致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但是近些年国际贸易投资增长势头受到阻碍,全球价值链贸易增长停滞。对比1998年到2007年全球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2008年到2017年增速明显放缓,中国也发生了同样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过去四十年中,由于技术、运输条件和信息条件的变化,全球价值链可以切割转移,很多产品被切割成不同部分,在不同国家生产。跨国公司相关贸易是全球价值链的标识。1980年,跨国公司相关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只占1/3,2000年骤然增加到75%,到2010年更是增加到80%。但是,到2016年的时候,这个比重不但没有继续增长,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一个产品被切割在不同国家生产,最后组装起来的部分和程度,是有限度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新技术变化,这个过程会因为天花板而减速。
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变化过程,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一些中低端产业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冲突。事实上,再现出口的重要性已不大可能,我国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最高点时候的接近40%回调到现在不到20%。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正常的数值。数据显示,7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国出口占GDP比重平均不到18%。此外,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所以,我们总的判断是,提升全球化程度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开放的重要性将相对降低。”江小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