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训练多一些“应激”色彩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7-18 21:54

●在训练中积极创设应激条件,能够让参训官兵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下,加速大脑运行速度,激发训练潜能,提高训练质效

应激,在医学上主要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因素作出快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通常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实战化训练中,可以充分发挥官兵在适度应激条件下的积极反应,采取嵌入条件为主的方式,精心构设依附于训练进程、更具挑战性的应激条件,使参训官兵精神适度紧张、精力更为集中,进一步激发其潜能,使其体能、技能和智能展现出最佳状态。

遵循内在机理,捕捉“中介”因素。应激条件下训练的“中介”因素是指介于训练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或心理性事件对受训者的意义,这主要取决于受训者对其的认识与评价,而影响认识和评价的主观因素又包括受训者的训练理念和思维、训练经历和经验、受教育和理解力程度等。二是受训者对应激事件带来的挑战所具有的应对能力,这依赖于受训者的应对经验、手段、心理防御,以及他对应激效果的预期估计。三是应激源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训练客观物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四是受训者的身心特质,如身体素质、遗传倾向、潜在疾病、觉悟水平和个性脾气等。

聚焦能力生成,把准主要特点。在应激条件下开展训练,应准确把握以下特点。首先,是目标定位的实战指向性。注重培养官兵在突发情况下沉着应对、积极思考、快速调动身心机能的习惯,确保其在瞬息变化的战场环境下快速而准确地定下决心并有效付诸行动。其次,是训练条件的相对保密性。为了达到适度紧张的效果,训练条件可以“半遮半掩”,略带一丝神秘和含蓄,让参训官兵在扑朔迷离中甄别虚实、“突出重围”。再次,是训练对象的个体突出性。从人体机体特性、条件构设难易程度以及战斗力基本因子等综合考虑,施训过程中,应突出单个人员在应激状态下实战能力的生成训练,在此基础上,逐级提升整体作战能力。最后,是训练方法的高度艺术性。组训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对象选择、条件构设、发布时机、过程调控等几个方面,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有效调动官兵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实战牵引,构设综合条件。应着眼实战需要、因岗而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动适应、形成常态的原则,预先构设和临机补充应激条件。其一,是陌生环境条件。“拥堵理论”告诉我们:在陌生人的包围下,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感到孤立无援,身体中突然增加的荷尔蒙会激发其快速找到“出路”。实践中,可让参训官兵在生疏地域、面对生疏人群、使用生疏装备等应激条件的逐步适应中,胆子大起来、心思细起来。其二,是适度超高条件。按照战斗力生成规律,训练既要源于大纲也要高于大纲。应针对受训对象专业和水平现状,选择高于其现有专业课目水平的较高条件,如专业升级训练、装备限时检验性考核、轻武器应用射击、身体极限条件下训练等,使其在相对拔高的条件下夯实基础、提升实战能力。其三,是形式超常条件。惯性思维极易使参训官兵产生懈怠、麻木、漫不经心的现象,不利于个体和整体训练质量效益的提升。因此,可通过改变受训官兵身体姿势、调整操作位置、丰富结果呈现形式等手段,构设让其产生一定紧张情绪、不同于“往常”和“通常”的条件,打破惯性思维,消除舒服状态。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