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行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出动14架战机,在没有卫星和地面导航、没有熟悉地标、没有无线电通联的情况下,密集编队飞行,往返2000多公里,穿越约旦、沙特等多国领空,隐蔽奇袭,仅用2分钟便彻底摧毁伊拉克“奥斯拉克”核反应堆,创造了堪称经典的“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战例。
“果园行动”:2007年9月6日凌晨,以色列使用不具隐身能力的三代战机F-15,在电子战飞机、预警机和地面特种部队的配合下,突破叙利亚较为先进的防空体系,摧毁了隐藏在沙漠深处的核工厂,安全返航。尽管叙以双方对此次行动均刻意低调处理,“果园行动”仍引起世人瞩目。
从“巴比伦行动”到“果园行动”,以军两次空中突袭,不仅彻底摧毁伊、叙两国防护严密的核设施,而且全身而退,其中特点原因值得研究分析。
讲评析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是遂行特种作战秘密行动成功率较高的国家,取得的战果也颇引人注目。不论闪电奇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的“雷霆行动”,还是远程奔袭巴格达精确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都创造了特种作战史上的经典。2007年摧毁叙利亚核工厂的“果园行动”,和26年前的“巴比伦行动”非常相似,同时也凸显了信息化时代“外科手术式”空袭作战的新特点。
周密细致准备是行动成功的前提
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精确打击用时不到2分钟,而为了实施这场奇袭,以色列前后准备了不下5年。1975年,伊拉克刚开始引进核反应堆设备和技术,以色列便开始筹划消除伊拉克对自己的核威胁,准备必要时将其彻底摧毁。1977年,以色列模拟了一个伊拉克核反应堆模型,用于空袭训练,尽管高难度训练导致3名飞行员遇难,以军仍未放弃。1980年6月,以军装备F-16战机,7月就精选24名飞行员开始秘密训练。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坦甚至亲自参加了飞行演练。空袭的情报保障相当得力。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与伊朗交换情报,获得核反应堆的低空侦察照片。以色列还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索要了核反应堆外壳设计的强度资料,据此推断出伊拉克核反应堆的设计强度。空袭细节的筹划上以军也做足功课。以色列战机先后4次飞抵伊拉克西部和南部实施侦察,测试约旦、沙特和伊拉克预警雷达网漏洞。此外,以色列对空袭时间、出击及返航的航线、攻击方式、俯冲进入的角度、选择的弹药种类、引爆时间等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面细致,保证了空袭行动圆满成功。
“果园行动”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周密准备。2007年8月,以色列仍在积极进行外交工作,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迫使叙利亚放弃核计划,但以色列军方的行动准备早已在外交斡旋前展开。事实上,以色列在2004年就展开了针对叙利亚阿尔奇巴尔工厂的情报工作。2007年3月,以色列秘密召开由政界、军界和情报机构要员参加的高级会议,就叙利亚核问题向总理提出建议。根据以军一贯积极主动的风格分析,很可能这时已经拟定空袭计划。另外,以军的战备水平很高,平时的军事训练完全从实战要求出发,非常严格,成效显著。为了麻痹对手,参与行动的空袭编队起飞时接到的是“演习”指令,升空后才将任务变更为摧毁叙利亚秘密工厂。面对临时改变的实战命令,以军飞行员表现出极佳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技术素养,圆满完成任务。从这两场突袭行动的周密准备来看,以军做到了“先胜而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