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至7月18日公映的邓超新片《银河补习班》,7月9日晚在广州举行首映礼。邓超和俞白眉显然对新作自信满满,专程邀请媒体记者、院线经理和部分观众先睹为快。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现实主义题材佳作不多,但每出一部都会引发不小的社会反响。去年暑期档,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以30.7亿元的总票房掀起人们对抗癌药现状的热议,如今一年过去了,《银河补习班》能否在教育领域引发同样热闹的探讨?
习惯搞笑,突然温情
“俞邓组合”的前两部导演作品《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均走纯喜剧路线,评价却好恶参半。如今这部《银河补习班》突然转了路子,走父子情的温情叙事,两位导演原本偏爱的喜剧则成了调节节奏的配角。从广州首映现场反馈来看,人们对这样的转变似乎颇为接受。有观众看片后评论:“这次邓超的笑点很节制,煽情的部分也举重若轻。”
这种转变其实早从《银河补习班》最广泛传播的一张海报的风格便能看出。这是一张父子的家常合影,其实原本是片中的一个小道具——邓超扮演的父亲从监狱刑满归来后,走进人去楼空的老屋,脚下踩过的便是这张被丢弃的老照片。邓超说,原本有很多更高大上的海报可以选择,但最终还是莫名挑了它。或许这背后才是更大的野心——毕竟中国观众最挑剔也最心软、最受不住的就是你突然玩真情。
邓超自己也不掩饰对这部新片的信心。在映后见面会上,他引用片中角色的台词“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好自己那座桥”,来比喻自己作为导演的成长:“以前那两部作品,只是我的桥墩子。”
这样当爸,是我理想
电影里,任素汐扮演的母亲代表了当下很多家长的普遍困境,千方百计敦促孩子好好学习,但孩子似乎总不能长进,最终双方便陷入了“家长焦虑因此拼命敦促-孩子抵触导致成绩不好-家长觉得孩子太笨必须更用力敦促-孩子更加抵触成绩更加不好”的恶性循环。
邓超饰演的父亲则跳出了这个怪圈。在片中,他的许多台词都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弊病一针见血。“我是为你好——这是一个最可怕的借口。你为什么不对自己好点,天天对着镜子痛骂自己两小时?”“一只狗剃了毛都不愿意出门,你批评孩子可以,但能不能不要当众羞辱?”“人生就像射箭,你连箭靶子都没有,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你想上清华北大,然后呢?清华北大只是过程,并不是目的。”
片中的父亲引导儿子从书本中抬头,感受世界,独立思考,甚至为此不惜带着儿子逃课。邓超笑说:“这一点生活中我和俞白眉都做不到。”但他说,这种当爸爸的方式是他所认同的,“这是一个理想爸爸,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教育我的小孩。”
有些家长,说话有毒
在当天的映后见面会上,不少家长和孩子都主动谈了感受。还有一位00后小观众举手发言说,希望邓超能呼吁更多的家长来看《银河补习班》,改改老思想,“我们孩子的压力太重了,我一个同学都得抑郁症了”。而更多的家长观众则反思了自己在育儿焦虑下对孩子折射出的负面情绪。
俞白眉说:“因为工作原因,我们跟很多行业优秀的人有过接触。我们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不自信。回头想想,我们有多少家长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打击自己孩子的自信?很多家长说的话,都是有30%的道理,但也有70%的毒性。”他指出,真正成功的教育,孩子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就像电影中,邓超的儿子靠自己从洪水中脱险,凭的就是平日里父亲对他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不一定会遇到洪水,但人生总有各种‘洪水’向孩子们袭来。我们的初衷,就是让他们到时候能抵御这一场又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洪水’。”
良好的教育也能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比如,什么是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用片中父亲的话来说,那绝不是某一个期末考试,“最重要的时刻应该均匀地分布在你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学校家长,并不对立
影片中,邓超所扮演的父亲最大的较劲对象,便是儿子学校的教导主任。后者并不相信,邓超的儿子能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一个有出息的人。而邓超扮演的父亲则在片中掷地有声地发问:“如果每个毕业生都迫不及待地要扔掉他们的课本,这样的教育真的成功吗?”两者的交锋触及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的矛盾点,于是,当天便有观众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假如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并不一致,应该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邓超的回答是:“老师们可能面对的是60个孩子,但你只面对1个孩子,所以你就是他们最后的防线。”俞白眉则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来都不是对抗的,两者同样都要讲究方法。但就像邓超所说的,老师要面对60个孩子,或许很难真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行,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却可以无条件相信。”两人都呼唤:爱和相信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孩子,而不是焦虑。
当天,还有眼尖的观众注意到邓超在片中似乎有些“松懈”的身材。对此俞白眉揭秘,是他觉得邓超以前身材“太好”,刻意要求他拍这片时放纵一把,“晚上多吃点”。邓超也笑说,这才是普通老爸的样子,“毕竟大部分老爸都忙得没时间进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