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新闻 >

党报评论如何做出风采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19-07-13 22:05

评论记者人手有限,而每天的新闻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适合评论的题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采用“多岗位流动、多部门联动”的解决方案,让评论记者这一岗位流动起来,不仅实现了记者新闻、评论能力的“双培养”,也提升了评论记者的敏锐性和驾驭新闻评论的能力。

地市党报是地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者,新闻评论又是党报主流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同时,一些党报新闻评论也存在着平、俗、轻等倾向。克服这种倾向,需要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深度剖析的功能作用,精准把握时代脉搏。

2007年3月5日,《嘉兴日报》率先实施了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推出了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宗旨的《嘉兴时评》栏目。10多年过去了,《嘉兴时评》栏目运行得如何?评论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本文作者作为《嘉兴时评》栏目运行的亲历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梳理,对这项创新工作进行总结。

关于评论时效:

有“时”才更有“效”

时效,顾名思义,有“时”和“效”两层含义。不少人认为,评论当坚持“效果”本位,“时间”并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嘉兴时评》栏目坚持的是,时效,有“时”才更有“效”。从栏目设立的初衷看,就是要追求“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目标。事实上,有些观点、声音未能第一时间发出,再多的补救措施也难以奏效。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报纸媒体来说,评论的时效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在《嘉兴时评》栏目发表的2390篇评论文章中,时间为“昨日”的有1014篇,时间为“近日”的有1131篇,“无时间”的有245篇。可以看出,“无时间”的评论占比仅为10.2%。

“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小。从主观上看,新闻包罗万象,涉及领域方方面面,评论记者能否在“第一时间”驾驭所面临的题材,做出精彩的评论,这对记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考验。从客观上看,评论记者人手有限,而每天的新闻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适合评论的题材,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此,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蔡伟达提出了“多岗位流动、多部门联动”的解决方案,“多岗位流动轮换”,让评论记者这一岗位流动起来,不仅实现了记者新闻、评论能力的“双培养”,也提升了评论记者的敏锐性和驾驭新闻评论的能力,“多部门联动”不仅解决了评论记者人手有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立体化的舆论监督格局,打造出了一支人人都会写评论的记者队伍。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