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大暑高温之际,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涝灾害频发,而华南中东部、江南大部等地则笼罩在高温酷热天气之下。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气血运行旺盛并活跃于机体表面。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也会保持开泄状态,体表毛细血管舒张,通过热辐射、蒸发、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帮助身体防暑散热。
高血压在我国属于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大多数患者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血管壁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关于高血压,有几条特性标签:
-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
- 在我国约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
- 高血压是一种可控制但须终身治疗的疾病
- 主要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有研究表明,由饮食引起的超重和肥胖从而引发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痛风、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生活行为方式占据了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首当其冲的危险因素有:高钠低钾饮食。这种膳食方式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6克以下,而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钠盐摄入量为8~15克左右。
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是钠,减少食盐量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是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的升压作用,在限制钠盐的同时,适量增加钾离子,镁离子,能促进肾脏排钠,减少钠离子和水分在体内的潴留 ,起到进一步降低血压的作用。钾离子的来源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高血压患者尤其应该增加这些方面的摄入,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等。
酷暑之际,身体大量出汗,饮水过多,冲淡胃液,大家都会感到吃饭没什么胃口,于是会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而食物中的盐分,不仅仅是炒菜时放入的白色结晶盐,钠盐隐藏在普通众多的加工食品和调味品中,一不留神我们就吃多了盐,摄入过多的钠离子。
调味品如酱油、蚝油、鱼露、味精、鸡精、辣椒酱、甜面酱、苏打、料包等等,普通食品如腊肉、奶酪、挂面、虾皮、火腿、腌菜等等都含有较多的钠离子。零食中的面包、饼干、海苔、话梅、薯片、麻辣花生、五香瓜子等零食中也含有钠盐,所以这些“看不见”的钠盐也应该计算在每天钠盐的总摄入量中。通常情况下在加工食品中,看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超过钠30%NRV的食品需要谨慎选择,控制摄入量。
生活中减盐的主要措施有:
- 纠正过咸口味。烹调中使用香料、柠檬汁、食醋、葱、姜、辣椒、八角等调味品来提高菜肴鲜味,减少味精、鸡粉、酱油等的用量。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需要不断强化健康观念,改变烹饪和饮食习惯,培养清淡口味。尤其要重点培养儿童的清淡饮食。
- 使用限盐勺等方式加盐,或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投入菜肴中,尽量从总量上把控。出锅前放盐,能在保持咸度情况下,减少用盐量。
- 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或减盐酱油,少吃腌制酱菜、咸菜等过咸食品,煮挂面的咸面汤少喝或者不喝。
- 少吃零食,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采购零食时,避免选择钠含量高的食品。
另外,老年人更要减盐,60岁以上或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吃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年龄越大这一危害越大。
高血压患者健康饮食还应该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占多数的膳食结构,以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虾等白肉代替脂肪高的红肉。研究发现,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离子,也没有体重的改变,只是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下,饱和脂肪的供能比维持在10%以下,连续一个多月可使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12%,女性下降5%。
超重和肥胖是已经确认的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通过增加全身血管床面积和心脏负担,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高血压。减少体重还可以增强降压药的降压作用。
夏季中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日常血压自测过程中,会发现血压有所下降,甚至会比其他季节血压低12/8毫米汞柱,这时候有些患者思想麻痹以为病情好转,会自行减药或停药,这样是不正确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内周身的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阻力减少,同时夏季人体又容易出汗,排钠多,肾脏负担相对会减少,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的情况,擅自停药或减药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应该去咨询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对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中,除了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和增加身体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管理和维持好自己的体重,合理减重减肥,克服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这些措施对高血压的预防和遏制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