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科技 >

“红外测温仪”一机难求,安防企业解难,智能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0-12-26 18:07
    停摆近半年的项目、疲软的财报数据、不再酷炫的新概念,如果单从这些表象来看,智能安防产业的2020年并不那么使人振奋。
 
    但当你看到复工复产路上红外测温仪前畅通涌动的人流,街角路口伫立的智能灯杆;当你从新基建方案中读到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字眼,从千亿元地方新基建项目中看到AI安防企业的身影;抑或当你从二道贩子口中听到安防芯片的紧缺,暴涨十几倍的价格……
 
    你会发现,智能安防行业这一年其实经历了不少颠簸和高光时刻。而背后,每一个智能安防产业人或许正亲历一场从技术到商业模式、从产品布局到产业格局、从个体抉择到行业命运的行业剧变。
 
    走过2020年,你或许在AI产品研发上收获满满,抑或仍为某个落地项目意难平。而回顾智能安防2020年十大事件,则让我们暂时跳出个体的得失,来鸟瞰整个行业最真实的进展。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的最佳落地场景,智能安防产业的2020年,也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产业AI化、AI产业化进程的跃动脉搏。
 
    一、疫情下“红外测温仪”一机难求,安防企业解难
 
    红外测温仪市场此前一直是一个小众市场,2020年的新冠肺炎对非接触测温防疫的需求,将这种设备推到了“一机难求”的风口。2020年2月1日,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被正式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相关企业也被通知紧急复工复产。
 
    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安防企业大多在春节期间就开始复工复产,成为抗疫阻击战中先锋部队之一。
 
    可以看到,大立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等AI安防企业纷纷赶工批量打造能放在车站、码头、园区进行非接触无感测温的红外体温监测仪。包括百度、旷视科技、澎思科技等科技企业也进一步将红外测温仪加持AI技术,实现智能化防控。而深挖背后国产力量,我们也看到背后高德红外、艾睿光电等国产红外芯片使我们摆脱了对欧美技术的依赖。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产红外测温仪也开始远销海外,但国产红外测温仪出海深受实体名单影响。比如2020年4月亚马逊就因从我国大华公司购入千万美元红外体温检测仪,就受到美国相关部门非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疫情进入高峰期,有发国难财的商家以次充好、哄抬红外测温仪价格。相比之下,安防企业们对红外测温产品的定价非常平和,可见社会使命感。
 
    不过,红外测温类产品红利仍然大大弥补了2020年疫情为安防企业带来项目停摆、工厂停工的损失。比如体现在财报数据上,大立科技2020年上半年净利2.92亿增长399.55%;海康威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
 
    智能安防大军在疫情阻击战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
 
    对于智能安防产业来说,随着疫情稳定也将恢复常态,红外测温仪的红利也随之收紧。与此同时,产业需要从更宏观层面思考的是,除了红外测温等单点输出,能不能助相关部门在整体态势研判、精准防控等环节加大效力?当面对其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安防企业的技术方案和思考能否进一步拔高?
 
    二、华为禁令引发安防芯片缺货,价格暴涨
 
    2020年7月,产业链传出消息,海思Hi3559、Hi3519等系列AI安防芯片缺货严重,价格最高被炒到了十几倍。而后,行业里有人匆匆囤货避险,有人炒作抬价。海思智能安防芯片占据安防市场超70%份额,若拿不到海思芯片或替代品,智能安防企业受到的打击是致命的。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修改出口管制规定,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海外涉及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随着美国对华为的禁令不断加码,台积电断供华为恐成定局。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说,华为P40Pro之后,麒麟9000将成为绝版,令科技圈一片茫然。这种茫然也延续到了智能安防行业。
 
    作为当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智能安防行业遭遇到突如其来的“黑天鹅”。
 
    一时间,无数问题涌向产业人脑海中:安防厂家能否快速找到适合的替代供应商?海思安防芯片有没有什么后手?智能安防产业能不能迈过芯片这道坎,夺回主动权?这些问题都依然没有令人足够满意的答案。
 
    纵观中国安防30多年从深圳走向世界领先的历程,从外商到国产、从模拟化到数字化进程中也颠簸无数。危机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像海思这样的本土企业的奋斗与荣辱,也使产业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应用之下的底层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2019年安博会上展出的基于海思智能安防芯片的AI应用
 
    三、乘科创板东风,视觉AI企业迎IPO潮
 
    东边不亮西边亮,2020年的智能安防圈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进入年底,AI安防领域出现一波IPO小高峰。
 
    2020年11月5日,依图科技提交IPO招股书;2020年12月3日,云从科技提交IPO招股书;2020年12月8日,云天励飞提交IPO招股书。
 
    时间拉回到2019年7月,被称为“视觉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在科创板开市之际正式IPO。而后2019年8月,旷视率先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而后因美国实体清单等缘故IPO搁置。
 
    2020年,以视觉AI企业为代表的AI企业纷纷寻求IPO,从财报数据可知,智能安防是他们技术商业化落地占比较大的领域,上至芯片下至解决方案都有所布局。与此同时,从IPO招股书中能够看到各家的定位开始出现分野,比如旷视对自身的定位倾向“CV+”出发的AIoT企业,依图则在走向AI算力公司,云从主打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云天励飞走算法芯片化道路……
 
    同时,AI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多没有摆脱数亿元人民币亏损。IPO也是一瓶“卸妆水”,对AI明星们来说自证商业化能力的时候到了。
 
    对于智能安防产业来说,视觉AI企业纷纷冲刺IPO无疑是行业壮大和分野的体现。传统安防企业、视觉AI创企、互联网及通讯领域科技巨头三类企业汇聚的十字路口,产业玩家也在尝试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的边界是在算法、芯片、产品还是项目。
 
    而当我们把格局进一步拉开,会发现在这个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不仅是安防,还有汽车制造、芯片制造等各个行业的创业独角兽都在冲刺IPO。一切都构建在时代的大浪潮与制度基石之上,又反过来助推时代大潮和制度进步。
 
    四、发改委官方敲定“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划分“新基建”类别,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而后,包括广州、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各地纷纷交出新基建“作业”,制定本地新基建方案,秀出千亿新基建项目。
 
    纵观新基建三大方面,无一不关系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的命脉。
 
    信息基础设施涵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5G、千兆固网等通信基础设施等,是AI安防产业发展的底层技术。
 
    融合基础设施则立足产业智能化,不仅对应AI+安防等产业智能化的融合发展,也为智能安防领域玩家向交通、电力等泛安防领域发展提供的指路明灯。
 
    而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政策更是提出发展更前言和基础的重大平台,人才教育基地等。这类举措对包括智能安防产业在内的智能产业来说都是公共性、公益性的福祉。
 
    根据IDC最新调查报告,2020年新基建整体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2,757.1亿美元,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之一,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新基建成中国刺激疫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对于智能安防产业来说,新基建政策带来的不仅是各地扑面而来的大项目、大工程,更是在理念层面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当作电力、桥梁一样的基础设施,并使得技术真正融入到公共服务和产业的降本增效、结构升级。是机遇,也是新的要求和使命。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会议上伍浩发言明确新基建范围
 
    五、广州率先将智慧灯杆写入新基建方案
 
    2020年7月,广州市推出《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全国率先把“智慧灯杆”写入新基建行动方案。同时,广州发布《广州市智慧灯杆建设管理工作方案》计划到2025年建8万根智慧灯杆。
 
    智慧灯杆建设,智能安防产业深度参与其中。
 
    市面上的智慧路灯杆大多汇集灯光控制、智能摄像头、LED屏幕显示、5G基站、智慧报警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通过“多杆合一”使道路变得更加整洁,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国在2016年就迎来了智慧灯杆落地的第一波小高峰,风靡一时。2019年,5G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为智慧灯杆带来新动力,仅2019上半年我国就有北京、广东、上海等十几个地市发布了30多份关于智慧路灯杆的相关政策。2020年,我们已经可以在众多结交路口看到形态优美、功能多样的智慧灯杆,除了行业玩家、安防企业等,包括华为、腾讯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入局。
 
    几乎所有的智能安防企业有志进军智慧城市市场,但进去的抓手是什么?
 
    智慧灯杆成为当下最被看好的线下端点之一。据CTIA预测,2021年我国以智慧灯杆为入口的各种硬件及服务的市场规模或为3.7万亿元,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的20%。
 
    当智能安防向一个格局更宏大的智慧城市新战场进军时,智慧灯杆无疑像城市毛细血管一样,成为“端云协同”架构中的一种最具想象力的端点。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