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赚的地方,才有所谓的“社会责任感”。
无相财经出品
老大被搞,老二暗喜。
阿里被监管疯狂折磨,京东仿佛看到了机遇。
想利用这个“红利期”,疯狂推销自己的产品。
但最近,京东金融却因为一则广告道歉。
原因和阿里差不多——收割百姓的姿势过于丰富。
我们来看看它的表演。
1
12月17日,京东为一则金融广告道歉: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责任,丢掉了初心……
什么样的广告呢?
借贷。
具体的广告内容是:
一名农民工装扮的人因为母亲身体不适,向空姐提出是否可以打开窗户或者更换座位。
空姐说可以,加钱升舱。
看到价格昂贵,农民工打算放弃。
此时,一个西装革履路见不平的人说了:“升舱的费用我来出”。
接着,套路来了。西装男拿过该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开始向其介绍京东金融的借贷服务,借此大肆推销……
让农民工借钱升头等舱,这不就是想让农民工背上一屁股债吗?
网友怒了,官媒也怒了。
连新华网都发表了严厉地批评:“为了流量不顾吃相,三观不正,低劣奸诈”。
知道自己惹了众怒,京东赶忙道歉。
慌忙将视频下线,并称将认真吸取教训,深刻反思,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这样的陈词滥调,依然没能平息怒火。
很快,京东又一次道歉。
这一次京东表示:“我们再次向大家诚挚道歉!!没有任何理由,我们完全做错了。”
在无相君看来,这份道歉可以解读为“避风头”。
因为在借贷上,京东不仅仅是这一条广告。
阿里搞什么,京东就学什么。
看到蚂蚁的借呗风生水起,京东也不甘寂寞地拍了一系列借贷广告。
除了上述广告,还有一个广告说的是,打工男带患病母亲到大城市看病,因为没钱住酒店,遭到服务员嫌弃。
最后,该男子经过京东金融获取借款额度,实现了酒店梦。
总之,千方百计地鼓励你消费。
过去很多人都说,世界上1%的人,掌握99%的财富。
后来就有人戏称,1%的人,掌握119%的财富。
多出的20%,就是借贷。
2
资本是焦虑的,如今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国外的市场又打不开。
互联网企业只能想到“内卷”。
无孔不入的扩张。
京东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早在京东的广告事件之前,360借条的广告就遭受过舆论批评了。
内容也是无限的拜金,粗暴。
说是一个美丽空姐和一个邋遢男相亲,先是态度热情,后听闻其没有360借条,立刻表示“我们不合适”。
后来,剧情和京东差不多。
道歉——等待——再拍。
类似的,什么小米金融、分期乐、好分期等网络借贷平台都在搞。
不上热搜就投放,上热搜了就道歉。
互联网的记忆就跟鱼一样。
赚钱嘛,不寒碜。
什么大学生校园贷欠款六十万跳楼,什么裸贷,什么还不上借贷抑郁。
这些都不是巨头们考虑的。
有人为借贷机构辩解:“一个愿意借,一个愿意贷,又不是违法的,何错之有”?
是啊,消费有什么错呢?
大错特错!
3
京东也好,阿里也好,美团什么也好。
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许可证什么的,是一路绿灯。
国家希望,等这些资本做大做强,可以进军高端科技,服务社会。
但事与愿违,当这些巨头起飞之后,并没有想着发展什么高科技。
而是拼命地打击传统行业、实体经济。
把小老板们,变成他们的快递员、团购长。
甚至,想尽办法控制老百姓的钱袋子。
一万块的东西,让你只需要花一千块就能买到。
手机分期,电脑分期。
甚至点个外卖都想让你分期付款。
就是鼓励你超前消费。
恶俗广告,不是土,而是坏。
2018年,汇丰银行就发布调查数据,说90后整体的负债额是收入的18.5倍,工作的90后,现已人均负债12万!
猫眼财经也曾公布了一组数据:90后总人口有1.715亿人,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
当然了,这里面都包括了房贷。
如今,无所不在的借款广告正在渗透着已经被房价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
有人说,中国肯定不是全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但却是年轻人负债最重的国家。
这里面,都有巨头们土味广告的推波助澜。
歪曲社会风气,宣扬拜金主义。
不过,巨头们怎么会考虑到这些呢?
资本家的社会责任感,就像买苹果手机不送充电器那样。
有钱赚的地方,才有所谓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排行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