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科技 >

海外疫情严重,老外们不知道中国防控疫情还用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0-03-25 14:17
  “我本以为2020年只是个‘困难模式’,谁知道现实的挑战是‘地狱模式’。”
 
  这是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面对新冠疫情,下过众多精彩判断中的一个。疫情以来。这位“风投圈”的资深老将除了带领梅花系企业捐钱捐物,还一直充当着“预言家”的角色。
 
  他将如何看待疫情之下的智能制造该何去何从?疫情之下,智能制造的发展轨迹是否改变?智能制造能够赶英超美吗?带着这些疑问,i黑马采访了吴世春、梅花系企业掌门人——珞石机器人创始人韩峰涛、若贝特创始人孟强、科比特航空创始人卢致辉。
 
  “(新冠疫情)不会打断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反而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智能制造水平,加速机器替代人的爆发,提高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和各种上面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数量。”吴世春判断说。他建议珞石、科比特、若贝特这些公司,今年不用考虑太多利润,去抢夺一些市场份额,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要抓住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机会,把危机变成转机。”
 
  整理丨马继伟
 
  以下为采访的主要内容,经编辑:
 
  01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制造业
 
  i黑马:新冠疫情对你们所处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韩峰涛:珞石是做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有几个方向:汽车零部件、柔性应用和医疗。其中,服装是机器人的创新应用,医疗是珞石去年探索的新方向。
 
  目前,疫情还在蔓延,全球经济受挫,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受疫情影响,行业上下游的人员复工都有延迟,相应我们一些项目技术人员也需要满足隔离期后才能到场,从远程服务上我们也在积极应对。但通过这次疫情,企业家及管理层都看到了摆脱人工依赖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对待自动化的认知上又更深了一步。由于珞石机器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可以针对特殊需求做定制开发,所以不少行业头部企业客户在机器人自动化的创新应用上更感兴趣,并主动跟我们接洽开展联合研发。
 
  从长远来看,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不论对服务行业还是工业领域,更推动了今后无人化或者少人化的进程。
 
  TIPS:珞石机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与研发,为汽车零部件、3C电子、柔性应用领域提供机器人产品与生产自动化解决方案。团队核心成员多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超95%。其主打产品为自主研发的Titanite高性能控制系统与轻型工业机器人产品。客户包括但不限于小米、宝马、娃哈哈等。融资方面,2018年,获得1.6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金沙江联合资本、清控银杏、梅花创投。2017年,获得由清控银杏、德联资本投资的千万级A轮。
 
  孟强:若贝特深耕3C行业,主要做PCB(Printedcircuitboards,印制电路板)。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复工问题。2月10日,华南地区的3C产业陆续复工。目前(3月7日)复工率比较低,不到70%。第二,由于复工不足,第一季度的产能不足。不过,3C行业涉及到的终端行业非常多,可以相互抵消,订单影响不明显。
 
  TIPS:若贝特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并联机器人制造商。若贝特的产品和服务涉及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产线整体自动化涉及开发等诸多领域。其主打产品DELTA系列并联机器人应用于食品、药品、3C电子、日化、五金、新能源等行业的分拣、搬运、包装、涂胶、码垛等环节。创始人孟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曾是工信部协调中心项目负责人。
 
  CTO张振涛,哈工大硕士,原某航天总体单位主任设计师及高级工程师。融资方面,2018年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新梅资产、泽厚资本。2017年11月,获得梅花天使创投的近千万元的Pre-A轮投资;2017年2月,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投资方包括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启迪种子基金、泰有基金、广东清合、轻舟资本和PlugandPlay中国等。
 
  卢致辉:我们的客户有两类,一类是央企,比如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都是我们的客户。一类是政府,我们服务公安、消防、应急、城管、环保等10多个部门。
 
  因为上游供应链受到疫情的影响,对科比特航空的硬件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TOG业务的采购旺季在下半年,对订单没有实质性影响。去年年底的订单,交付周期往后顺延了一点,也没有造成什么具体的损失。
 
  另外,科比特超过50%的主营业务是电力巡检、高铁巡检、石油巡检等服务。疫情期间,我们积极参与到政府疫情的应急防控中。整个社会接受了一次最深刻的、最好的、最全面的客户教导。政府服务的需求也将因为这次疫情爆发增长。
 
  i黑马:科比特主要服务政府的场景有哪些?
 
  卢致辉:疫情期间,在高速等地方,需要对进出车辆登记,对司机测体温,造成了大量的交通拥堵,出现长达几公里的车流。通过科比特无人机,第一可以高空侦查,把控整个现场的情况。第二,无人机装上一个高音喇叭,不断地盘旋,飞过每一辆车,进行政策宣导。无人机可以在任何位置悬停,避免了司机与地面工作人员的接触。
 
  我们还配合各地的宣传系统,派科比特无人机深入村、镇、街区,挂着高音喇叭,做政策宣导。疫情前,肇庆和嘉兴两个城市使用了我们这项服务。疫情期间,我们服务的范围扩展到7省十几个地市,我们把能作业的设备和人员都派到现场去。
 
  我们还帮助政府做24小时大城区的巡场。如果发现人群聚集,无人机可以对他们进行全面测温,然后喊话劝离。在病毒消杀方面,科比特是中央军委应急无人机处置小分队中的一家,到指定的地方,比如武汉光谷广场等,进行病毒消杀的作业。
 
  TIPS:科比特创建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级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公司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樊邦奎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控股碳纤维机体制造商、氢能源系统制造商等13家无人机上下游企业及研发团队,打通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全产业链,产品核心部件及零配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占比达95%以上。融资方面,2017年科比特完成由梅花天使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Pre-IPO轮融资;2016年获得梅花天使创投的4000万B轮融资;2015年获得国信弘盛的3000万A轮融资。
 
  i黑马:我接着问一下三位。你们的企业,疫情期间,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现金流会有压力吗?
 
  孟强:我们做了相关的防范措施。第一,比较重要的项目交付团队,优先复工;其他交付团队,延期复工。第二,第一季度,客户的付款意愿可能会降低。我们会与客户充分沟通,尽量在第一季度里把应收账款全部收回。
 
  韩峰涛:目前我们的现金流没有问题,我们是在2018年完成B轮融资,现在正在考虑新一轮融资。客户方面,我们主要服务头部客户,业务相对稳定。比如汽车零部件行业,部分账期会延长,但是这些行业客户基本是跨国公司,全球有大量项目复制,可以保证业务平衡。其他行业,比如服装、医疗和厨房用刀,这种创新应用领域,珞石有技术壁垒,且用户也感觉到用工的困难,反而需求更加迫切,所以市场表现都还不错。
 
  i黑马:科比特呢?
 
  卢致辉:在政府服务方面,政府通过疫情管控已经看到了无人机代替人工的巨大效率优势。在其他的领域,比如林业、安防、环保、国土、测绘等,我们快速启动服务销售。与往年相比,业务有两倍以上的增长。
 
  在能源巡检方面,疫情之前,劳动力短缺和效率低下的矛盾就已经很突出了。疫情又影响了几个月的工作时间,但每年的工作量是固定的,这就形成了严重的工作“堰塞湖”。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被耽误的工作在短期内将被释放出来。无人机行业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
 
  科比特无人机电力巡检作业图
 
  我以电力巡检为例讲一下无人机是如何作业的。全国有220万公里长的高压线路。每公里一座高压线塔,向全国各地输送着电能。很多高压线塔建在山区或者其他崎岖之地,电力巡检时,工人穿着厚厚的防化服,爬到高高的塔上,用高清相机拍每一个绝缘子、每一颗关键的螺钉、螺母,查看它们是否有隐患,而且是带电作业,非常危险。一个工人爬一座塔,完成以上作业,需要2-4个小时。
 
  02
 
  智能制造加速
 
  i黑马:疫情会加速中国制造智能化进程吗?
 
  孟强:机器替代人工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这背后是中国人工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有效劳动力越来越少。而且,90后、00后的年轻人非常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当前疫情加速了机器替代人的趋势。
 
  机器替换人工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产品的一致性和良率会提高。第二,管理成本下降。一般情况下,10个人需要一个管理人员,再往上,需要更多的管理梯队,管理成本非常高。如果用机器替代人,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韩峰涛:其实,工业4.0,以及工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提了很久。本质是减少人的参与,一方面减少人的实际劳动。另一方面,减少人的中间决策。一般情况下,大企业有钱,从企业决策到车间定计划,再到机器人的执行,机器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都做了比较好的智能化。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小企业也开始使用机器人了。
 
  机器人是一个可编程的通用设备,给机器人安装不同的程序,就可以做不同的工作。虽然现在机器人比较初级,但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这样的。回到珞石的实践,我们通过开发远程升级、远程部署的功能,一,可以尽量减少部署时间,二,可以避免到客户现场交付。另外,假如有几十个机器人在同一个车间工作,需要一个中央系统统一协调这些机器人,以提高整体效率。这一方面,我们与大厂合作。比如在服装方面,我们的机器人与阿里云的MES系统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部署这一套设备可以为中小企业提高10%的效率。
 
  i黑马:在复产复工方面,科比特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卢致辉:原来,我们有一个无人机的云管控系统,能够实时地检测每一架无人机的三维飞行路径。在复工复产这个新场景,我们把这套系统做了整改,改造成了复工人员的监控系统。通过下载我们的APP,后台可以生成每一个复工员工的活动路径。如果有任何疑似病例或发烧病例出现,我们系统可以快速排查出与之有交集的人员。目前,这个设备已经在肇庆市装备了,效果很好。
 
  i黑马:孟总和韩总,除了你们现在服务的场景外,还有哪些领域值得探索?
 
  若贝特并联机器人作业图
 
  孟强:2017年以及2018年,我们探索了3C行业里的手机玻璃、小五金、硬质合金、PCB,以及食品、药品、汽车零配件等行业。经过筛选,我们重点选择了PCB。一家年产出30亿元的3C工厂,在硬件设备投入上会花10亿元左右。以PCB行业为例,其前端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后端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升。我们的目标是想把PCB行业后端工序用并联机器人串接起来,提升其整个后端的自动化程度。另外,并联机器人比较适合小物体的快速分拣。
 
  刚才韩总提到,珞石正在参与一些工业2.0向工业4.0进化的过程。我们也有类似想法。我觉得实现工业4.0首先需要实现一些硬连接。生产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是离散的,环节和环节之间靠人衔接。现在,我们做的工作是用设备把各个生产工艺连在一起。这是向工业4.0迈进的重要一步。
 
  韩峰涛:本质上,工业机器人就是一个机器手臂。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人能干的事情,机器人也都能干。基于这个基本逻辑,我们开发了机器人的技术底层,并不断探索新场景,比如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新场景——刀具生产。中国刀具的产量占全球的60~70%。刀的很多生产的过程都已经自动化了。开刃这个工序还没有。这是一个手艺活,以前都是老师傅来干。
 
  开刃的标准是,一定压力下,能切开60张A4纸才算合格。机器人开刃难在哪里?首先,需要高精度视觉能够生成开刃的轨迹,并不停地修正。其次,磨盘和刀都是硬的。磨刀时,要把握好磨刀的倾斜角度和力度。这对机器人的控制力度要求很高。我们把老师傅的的手艺抽象成一个软件包。这个软件包里,包含几十个参数。在我们与客户合作的新工厂里,一个年轻人,在屏幕上输入几个简单的参数,机器就能够把活干了。目前,机器生产的刀可以切70~80张A4纸,跟老师傅的水平一样。我们从解决最难的工艺开始,与企业建立好关系,逐步攻破剩下的点,连点成线,最后实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
 
  珞石机器人在开刃供需上的作业图
 
  03
 
  新基建新机遇
 
  i黑马:我们接着聊下一个话题。新基建。你们怎么看这个政策?你们觉得这个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能够真正地帮到中国的制造企业,能够帮到你们这些赋能企业?
 
  卢致辉:我们看了一下,新基建,它更多是关于智能化和大数据化的。与我们正在做的政府服务和机器代人还是非常契合的。在新一波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科比特用移动监测的智慧城市服务代替传统的固定监测和固定摄像头的智慧城市系统,硬件成本降低了90%多。总体的建设门槛大大降低。
 
  孟强:新基建对我们肯定有促进作用。在制造行业,垫资问题比较普遍。如果政府或银行能够给予智能制造企业一些信贷支持,无论这个钱给不给到我们,对我们帮助会更大一些。目前,我们的账期比较长,半年之内全款能收回来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状态了。不过,我们的客户大多是上市公司,没有坏账。
 
  韩峰涛:从全球来看,医疗也是投资热点。大基金都在投资高端医疗装备。之前的医疗机器人是专用机器人,固定在某个场景下,做手术就做手术。随着手臂技术的发展,柔性臂控机器人出现了,它相当于给医疗行业提供一个通用的机器人平台,后续很多功能都可以在柔性臂控机器人上实现。
 
  政策方面,希望政府出台一些低息或无息信贷手段。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很强,但是设备很弱,高端的光刻机、高端机床都需要进口。我们是做设备的,如果可以,希望能够在设备生产领域获得一些类似于汽车一样的保护政策。国外品牌想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先合资。目前,装备行业是没有这样的保护的。
 
  i黑马:你们觉得中国的智能制造,有没有可能因为疫情而加速超英赶美?畅想一下。
 
  卢致辉:目前,中国的无人机行业遥遥领先于国外企业。科比特通过前期的并购整合,打通了一整条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目前,我们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全球应该都是领先的。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我们几乎主导了50%左右的国际标准的制定。我们对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孟强:去年的中美贸易战,今年的新冠疫情,有一个共同点:逆全球化。国外封锁了核心产品对华的出口。现在,国内很多上市公司的客户都会问我们,你的零部件有没有国外进口的?是否可以实现国产替代?国产替代,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工业机器人是有产业链的。它包括零部件、本体和工作站等。每个环节,都有一批公司在做。我们在机器人本体开发方面有自己的建树。在工作站方面,做了一些比较开创性的工作。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会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我们也会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峰涛:我一直不是太认同弯道超车这个词。制造业是产业链的问题。整个产业链的提升不存在弯道超车,需要一点点追上去。1959年至1961年,美国已经有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66年-1976年,国外的汽车生产链很多环节都已经实现机器替代人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大规模发展不到十年,路还很长。
 
  不过,中国现在正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上转。我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再过二十年,欧美国家将真正见识到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威力。所以,我们坚定看好中国的硬科技、制造业,但我们还得脚踏实地。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