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如下:海马汽车:预实现扭亏之后又遇2月零产量危机来源:览富财经
原创 余常丰
3月5日,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海马,股票代码:000572)发布关于2020年2月份产销数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司在2月份的产品基本型乘用车、MPV、SUV、交叉型乘用车的生产量全部为0。
而在2月18日,海马汽车披露2020年1月份产品产销数据快报中披露,本型乘用车、MPV、SUV、交叉型乘用车等产品中,除了SUV生产量为630量之外,其余产品均为0产量。
令人关注的是从1月和2月销量来看,海马汽车在2020年前两个月总计销量只有1281辆车,均为SUV。其中,在1月份销量为1147辆车,而2月份销量仅仅只有134辆车。
连续2年的巨额亏损
众所周知,海马汽车是一家主要经营汽车产业投资、实业投资、证券投资、高科技项目投资的属于汽车制造行业的公司。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骑士、丘比特、福美来、海福星、海马王子、普力马和福仕达微型面包车、发动机等。
在2013年时,海马汽车全年实现净利润逼近3亿之后,公司便开始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到了2017年,海马汽车的销量出现了下滑,公司全年营收仅仅达到了2013年的水平,而净利润却出现了亏损近10亿元。
面对巨额的亏损,当时的海马汽车则表示:受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内部产品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滑明显。2017年,公司汽车总销量为14余万辆,同比下滑明显。
然而,海马汽车在进入2018年之后,亏损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了更大的亏损。财报披露,海马汽车在2018年全年销量为6.76万辆,同比大幅下滑。同年,海马汽车实现营收总收入仅只有52.98亿元,回到了2007年之前的水平,而净利润直接亏损了16.37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海马汽车认为,自2015年四季度至2017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带来提前透支消费,加上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国六排放提前实施等不利因素影响,造成2018年汽车市场整体消费信心不足的持币待购及消费缩减。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困难的经营态势,当时的海马汽车则表示,公司上下齐心,开启第四次创业的新征程:滚动优化战略规划,重塑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探索新营销模式,“构筑竞争力、塑造新海马”,为公司下一步高质量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开启卖房“保壳”之路
不过,因为连续出现两年的亏损,让海马汽车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退市风险,而进入2019年之后,海马汽车的“保壳之路”却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9年8月24日,海马汽车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5亿元,同比下降16.14%;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0.97亿元,而让海马汽车亏损减少的原因是卖房。
2019年4月至5月中旬,海马汽车先后发布公告表示要卖房。根据4月23日公告披露,海马宣布拟公开出售位于上海浦东的36套闲置房产和位于海南海口的81套闲置房产。另外,海马汽车在5月15日发布公告拟出售位于海口的部分闲置房产,包括269套住宅房和15套商铺。
至此,海马汽车变卖401套房产成为市场火爆的话题。然而,仅仅买房产还不够,同年9月25日,海马汽车与睿之尚实业在郑州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有的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以8.06亿元加股权交易基准日与股权交割日之间的期间损益价格转让给睿之尚实业。
经过一年的奋力“保壳”,海马汽车在2020年1月17日发布业绩预告终于迎来利好消息,预计公司在2019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9000万至1.3亿元。海马汽车表示,公司业绩实现预计实现扭亏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了7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所致。
行业多家企业产销下滑
虽然,海马汽车在2019年度预计实现扭亏为盈,但进入2020年后依然面临的产销大幅暴跌的局面。不过除了海马汽车之外,行业多家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近日,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金龙客车、江铃汽车的、宇通客车等多家企业发布了2020年产销数据。其中,金龙汽车在1月和2月的生产量分别为4014和637,销售量分别为4814和827。与2019年同期相比,生产量下滑11.14%,销售量下滑9.09%。
另外,江铃汽车和金龙客车在2020年1月和2月的生产量分别为14495、5872和3304、224,同比下滑了22.61%和43%;1月和2月的销售量分别为14778、4672和2895、387,同比下滑了28.4%和48.25%。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疫情期间汽车产销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销售端受到的冲击更大。不过,因此也加快了汽车行业探底步伐,同时加快了落后车企的淘汰速度,缩短了汽车产业周期调整的时间。目前,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信心和需求低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慢恢复。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