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科技 >

震惊 股民疯狂如旅鼠,巴菲特说其实机构投资者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0-01-10 22:05

  主要情况如下:令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那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在华尔街工作,但证券市场上却没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逻辑和理智的力量。本文来自坤鹏论(ID:kunpenglun)

  今天坤鹏论继续讲故事,听懂了,您给点个赞,听不懂,您别怨我,我也没跟您要钱,对吧?!

金融世界就是个故事世界,每天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神话故事、魔幻故事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当然,其中鬼故事更多,所以,金融世界最多的就是鬼话连篇。

——坤鹏论

  一、瓶子里的小鬼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短视的故事,出自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名为“瓶子里的小鬼”。

  从前,一个瓶子里有只小妖怪,他可以且愿意帮助拥有瓶子的人,实现任何一个罗曼蒂克的愿望或者是财务上的奢求。而且,你拥有出价权,也就是可以用任何自己愿意的价格来购买这个瓶子和它里面可爱小居民。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限制,那就是当你用完这个瓶子的时候,必须以比你购买这个瓶子低的价格将其卖给其他需要的人。如果不能以较低的价格将瓶子出售,你就会失去所有东西,并且还会受到无比残酷的折磨。

  要是你,你会为这个瓶子掏多少钱呢?

  当然,你不会付1分钱来买它,因为之后你就不能以更低的价格把它出售了。你也不会付2分钱来买它,因为没有人会从你这里以1分钱购买这个瓶子。

  他们知道这个瓶子必须以一个比购买它更低的价格出售给别人。

  同样的理由,你也不会花3分钱来购买它。因为你以2分钱出售这个瓶子时,别人会因为他不可能以1分钱出售而不会购买它。同样,你也不会以4分钱、5分钱、6分钱的价格购买它。

  当你用数学推导来论证到底该花多少钱买它时,你可能最终不会以任何价格来购买这个瓶子。

  但是,一般来说,你会出1000元的价格。因为在无数选择面前,人们只会对那些近期内发生的事情的结果感兴趣,通常不会看得非常长远。

  所以,归结到股票投资,人们都会以一个非常不合适的折现率来对未来进行折现。

  、关于止损,这是最精辟的故事

  在北美曾有一种捕捉火鸡的方法。

  猎人将一个笼子放在旷野之中,笼子门是卷起的。

  猎人先用玉米铺条路,让火鸡自然地顺着玉米之路进到笼子里。而且,笼子里的玉米会比较多,这样火鸡进去后就不会马上跑出来。

  等笼子里面的火鸡足够多后,猎人会触动机关,放下笼门,这样火鸡就被关进笼子里了。

  一天,有位猎人发现笼子里有12只火鸡自投罗网。正当他准备拉去机关时,有一只偷偷溜了出来。

  “我手慢了些,让我等等看,看那只火鸡会不会再跑回笼子里。”

  结果,在等那只外逃的火鸡回笼时,又有两只跑了出来。

  “见鬼!11只火鸡已经不错了,我怎么会让那两只也跑走了!现在,只要外出的3只火鸡能有1只回来,我就关门!”

  很快,又有3只火鸡酒足饭饱、昂首挺胸地离开了笼子。接着又是3只!

  当笼子里面只剩最后1只火鸡时,猎人炸毛了:

  “要么1只都不要,但如果有1只回笼子,我就关笼子,拎两只火鸡回家!”

  最后,他空手而归。

  这是关于止损最精辟、最出名的故事。

  之所以经典,因为不少投资者看后,都会心一笑。

  20元买好股票,定好15元止损。当股票跌到15元时,很多人会想再等等,“可能马上反弹!”

  当股票又跌到12元时,不少人会拍着脑袋后悔:“真该按定好的规矩办,15块就应该走人!现在,只要它再反弹个1块,我就一定说bye-bye!”

  结果股票跌至10元,许多人早将之前的誓言抛至脑后:“这次拼了,现在我就是不走,我就是要看看你最低能跌到多少!”

  如果开始和股票置气,说明你交了学费,但一时半会也毕不了业了!

  对于止损讲得同样精辟的可能算是维克托·斯波朗迪的鳄鱼法则了。

  斯波朗迪是专业操盘手,华尔街的风云人物,曾被誉为“华尔街的终结者”。

  他做了31年资金管理人,1978年~1989年,连续12年投资盈利,无一年亏损。

  他的一个交易法则被称为鳄鱼法则,来源于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越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便越多。假设鳄鱼咬住你的脚,它会咬着等待你的挣扎。如果你试图用手臂挣脱你的脚,它就会趁机同时咬住你的脚和手臂。你越挣扎,陷得越深。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

  用股市的语言,这项法则就是:

当你知道自己犯错时,立即了结离场。

不找借口、不期待、不祷告或采取其他任何动作,赶紧撤……

不可试图调整头寸、避险或其他无谓的措施。

认赔出场!

  三、数学靠谱,但在经济中的应用不一定靠谱

  话说在古老的西部,有一种称出一头奶牛重量的方法。

  首先,牧童们要找来一块又长又厚的木板。

  接着,把木板的中心放在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块之后。

  然后,用粗绳将奶牛拴在木板的一端,在另一端系上一块巨石。

  最后,仔细量出奶牛到石块的距离和巨石到石块的距离。

  如果木板没有达到平衡,就去找另外一块巨石并再次测量。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找到一块其重量能恰好和奶牛达到平衡的巨石为止。

  根据距离和巨石的重量可以列出表示奶牛重量的方程式。

  之后,剩下唯一需要他们去做的就是:必须猜出巨石的重量!

  这智商和咱们的曹冲差太远了!估计连称都还没有!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这个故事的重点是,它证明了数学本身虽然是正确的,但支持其应用的判断、猜测和估计则不一定正确。

  曾经,包括数学家在内的科学家们对金融根本就不感冒。

  主要原因就在于,20世纪80年代前,金融业并不如现在这般受人热捧。再直白地说,那时候它真不是个能赚大钱的行当。

  有个证券商,70年代在美林工作,美林是世界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

  但是,他晚上还得去兼职当火车检票员,因为做证券挣得太少了,不足以养活他的三个孩子。

  不过,到了1986年,他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他觉得那是因为他够聪明。

  当年,里根总统说:“为了振兴经济,必须把贸易繁荣,置于国家利益的最顶端。”

  自那时起,美国总统和华尔街站在了同一阵线,其后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也无例外。

  这个世界再没有比金钱更诱人的诱饵。加上冷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开始蜂拥进军华尔街。而他们手中最强大的理论武器就是复杂性科学的混沌理论。

  他们深信该理论可以将股市玩弄于股掌,预测都是小Case!那时候,不少以科学预测为目的的公司成立。

  同时,金融巨头也不吝巨资招募专家或是直接投资相应的公司。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人的科学家!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着,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挖掘股市的混沌结构模型,并创造出了数百个非线性方程式。

  不难发现的是,这样的套路还是陷入了还原论。

  也就是用历史数据创造出方程式,再拿它们去运算验证历史数据。不准才见鬼呢!

  因为不准还可以调整参数,从而使结果可以完美地匹配历史数据,于是神奇的方程式就诞生了。

  其实,只要数据足够庞大,一定会出现不是规律的规律,也就是巧合!

  比如:号称可以测出人性的罗夏墨迹、蚂蚁的取食波动图和掷硬币的结果图都能跟股市波动图一模一样,以假乱真。

  当时,最善捕风捉影的媒体兴奋了!

  著名的《商业周刊》、《投资》等权威杂志,花费了大量篇幅讨论混沌理论和投资的关系。

  甚至将混沌理论吹捧为投资管理行业的未来大救星。

  但是,只要冷静地旁观和审视就会发现,这种相当高科技的探索,其实和以前的技术分析没有本质区别,都只是从历史股价中找到并开发出能重复使用的数学模型。

  结果呢?

  反正至今为止,还没有人窥探到股市中混沌结构模型的影子,甚至连根毛都没找到。

  股神的桂冠依然牢牢地戴在巴菲特的头上。

  当然,对任何事物全盘否定都是不客观的,对任何事物持消极、反对、抵制的态度都是十分愚蠢的,最终会掉进自己挖的臭水沟里。

  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就算股市中真的存在着市场行为法则,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下,它们还是相当复杂,并深藏不露的。

  圣菲研究所的研究员约翰·卡斯蒂认为:“尽管股票的收益确实表现出一种混沌结构,但它偏离纯粹随机形式的程度很可能太小,以至于我们不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任何旨在打败市场的预测方案中。”

  其实,数据,无论是文学中的数据,还是经济学中的数据,都没有固有的意义,它们能够获得的意义,只能是我们给它们带去的意义,不同的人,因为各自拥有不同的经验,肯定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科学家除了搞方程式、搞复杂模型外,还制造出一种不同以往的东西,巴菲特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就是金融衍生品。

  四、投资者常常跟旅鼠一样疯狂

  旅鼠效应是股市的著名效应,因为股市疯狂时的人们简直就跟旅鼠一模一样。

  旅鼠,一种常年居住在北极的小动物。啮齿目仓鼠科,比普通老鼠还要小一些,体形椭圆,四肢短小,尾巴短粗,耳朵很小。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

  但是,其种群数量却一直大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旅鼠在种群数量急剧膨胀后,所有旅鼠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它们到处叫嚷,跑来跑去,并且停止进食。

  旅鼠们勇敢异常,充满挑衅性,肤色开始变红。它们聚集在一起,盲目而迷惘。

  忽然有一天,这些小家伙们开始向一个方向出发,形成一队浩荡的迁移大军,一直走到海边。

  最后,当来到悬崖边上的时候,前面的旅鼠收不住脚跳了下去,后面的旅鼠反正就闭着眼睛跟着前面的在跑,也都跳到大海里面去了。

  到了海里,它们拼命地游泳,拼命地挣扎……最后精疲力竭,整批整批地淹死。结果成千上万的旅鼠尸体漂浮在蓝蓝的大海上。

  人们至今还未能弄明白旅鼠的这种行为机理。

  动物学家的猜想是,可能由于食物供应不足,或者更严酷的环境导致拥挤和生存竞争,从而引发荷尔蒙的变化,使其行为发生疯狂的改变。

  后来,人们将在团体中盲目跟随的行为称为旅鼠效应。

  1985年,巴菲特曾在致股东的信中曾讲过这样一个类似故事:

  或许你认为法人机构,拥有高薪的职员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会成为金融市场稳定与理性的力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些法人持股比重较重且持续受关注的股票,其价格通常都不合理。

  我的老师格雷厄姆四十年前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明为何专业的投资人员会是如此。

  一个老石油开发商蒙主宠召,在天堂的门口遇到了圣彼得(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有资格进入天堂,但坏消息却是天堂里已没有位置可以容纳额外的石油开发商。

  老石油开发商想了一下,跟圣彼得说,只要让他跟现在的住户说一句话就好,圣彼得觉得没什么大碍就同意了。

  只见老石油开发商对内大喊:“地狱发现石油啦!”

  不一会儿,只见天堂的门打开,所有石油开发商争先恐后地奔向地狱。

  圣彼得大开眼界地对老开发商说:“厉害,厉害!现在你可以进去了。”

  但老石油开发商顿了一下后,说道:“不!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去比较妥当,传言有可能是真的。”

  令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那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在华尔街工作,但证券市场上却没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逻辑和理智的力量。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往往价格波动最剧烈。

  巴菲特曾多次用旅鼠来形容股市。

  比如:他注意到股价的剧烈波动与机构投资者类似于旅鼠的行为关系更大,而不是与他们持有的公司的业绩有关。 

  再比如:巴菲特认为盲目从众就像成群结队集体自杀的旅鼠一样愚蠢。

  他曾警告:在股市上,如果投资者以旅鼠般的热情跟着市场走,他们最终也会有旅鼠一般的悲惨命运。

  那么,要避免这种悲惨的命运,唯一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逆势而行。

  具体做法是,在任何时候严格遵循安全边际。

  只有在买入股票时,坚持股价上有充分的安全边际,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尽可能安全。

  另外,如果一直跟着坤鹏论学下来的朋友,应该还知道,对于股市中牛市或熊市的疯狂盲从现象,还有其他解释。

  比如:心理学的肉体心理理论、社会比较和群体思维、金融的羊群效应、博弈论的共同知识等。

  反正,结果都是一样,进的时候无脑进,逃的时候无脑逃。

  为什么每次牛转熊总会惊天动地?

  只因为气球泄气总比进气快得多,投资者就是打进气球的空气!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