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如下:中国家电企业攻印度最大风险是频繁变化的政策作者:王珍世界家电业正在上演“龙象共舞”,被喻为大象的印度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纵向一体化产业链输出海外的首站。“中国龙”打造全球性家电品牌,印度市场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投资不是为了便宜劳动力
美的集团副总裁、美的国际总裁王建国12月10日接受第一财经电话采访时透露,美的印度绿地(自购土地)项目选址印度马哈拉施特邦苏巴帕勒,当地汽车制造业集中,基础设施、供应链较好。目前,该项目一期厂房已封顶,预计2020年4月全线投产。
按照规划,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冰箱、洗衣机、净水器、热水器各50万台,家用空调150万台,商用空调25万台,空调压缩机450万台的年产能。
“这是美的压缩机、电机首次走出中国,到海外设厂。”王建国说,印度人口多,但竞争也很激烈,对成本提出挑战,关键零部件在当地生产之后,可以提高成本竞争力。
印度项目的研发配套也需做强。因为印度市场有特殊性,比如,印度有的地方经常会断电,家电产品设计也需适应当地的用电情况;又如,印度70%~80%的人口吃素食,电器的功能也要匹配。所以,在印度销售的家电一定是深度定制。
从劳动力成本看,王建国说,印度工人的月薪在400~500美元左右,约为中国国内工人月薪的一半,不过印度的劳动法规复杂,且人均效率不及中国国内,所以美的印度绿地项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中国国内运用成熟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都会在印度采用。
王建国强调,美的去印度投资,不是因为印度劳动力便宜,因为人工在空调的成本中只占3%~5%,美的看中的是印度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人口已达13.39亿。印度经济近年高速增长,今年印度GDP预计增长7%。
印度总理莫迪废除了印度各个州之间不同的税收制度,2015年之后印度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并在完善外商投资政策,还不断增加关税,很多家电产品的进口关税已经达到20%。
“印度市场的消费有点像中国1994、1995、1996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5~26岁,处于人口红利期,人们身强力壮、追求美好生活。”王建国说,印度一年空调销量才600万~7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空调销量已达5000万~6000万台,且印度比中国热。巨大而又差异化的市场、高关税,是促成美的在印度大笔投资的核心原因。
据预测,2019年印度家电市场将增长6%~7%至7000亿卢比(658.5亿元),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净水器、热水器的销量预计达600万台、1300万台、800万台、700万台、400万台。
政策变化的风险
与美的一样,TCL到印度也选择了纵向产业链一体化方案,印度成为中国家电出海升级的范本。
TCL华星正在印度建设当地首个液晶模组项目,这也是TCL华星首个海外项目,它与TCL实业控股的彩电整机项目一起,在印度形成了一体化的纵向产业链。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总投资15.3亿元的TCL华星印度模组项目,一期厂房预计今年12月30日封顶,计划2020年投产。该项目包括了6条手机模组生产线和5条电视模组生产线,覆年产量分别为3000万块和800万块。
除了调集国内的工厂资源,TCL华星印度项目还把上游配套厂也邀请到当地“抱团出海”,并把当前的主流生产技术和工艺都移植到印度,比如手机模组涵盖刘海屏、水滴屏、盲孔屏和全面屏。
“我们很多客户,包括三星、小米在印度都有工厂,我们也一路追随客户,启动了印度项目。”TCL华星高级副总裁、武汉华星总经理赵军说,在所有海外新兴市场中,印度发展最快,且印度人口总数接近中国,又以年轻人为主,加上印度政府积极推进“印度制造”,出台了不少行业政策和关税措施,因此TCL华星与兄弟企业要在印度发展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
赵军说,“印度建厂的主要风险在当地政策变化上,如去年7月华星开始考虑印度项目至今,当地已就关税、企业所得税做了好几次调整。”
此外,印度员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本土化运营很重要。华星印度项目初期,中方人员有110~120人,后续会逐渐培养印度的技术管理人员。未来3至5年,华星印度将形成3000人左右的企业规模,其中中方人员仅占10个左右,部分中层和基层干部会以印度人为主,由印度员工主要负责日常管理。虽然印度工厂还没正式生产运营,但华星今年已招募了90多个印度大学生,到中国的武汉、深圳接受培训。今后印度项目将通过本地化运营,来缩小两国文化沟通的差异。
美的印度项目也积极推动本土化。王建国透露,之前美的在印度业务运营已有10多年,并已设有工厂,一年的营收规模约2亿~3亿美元,中国外派员工只有5~6个,未来美的印度新项目还是以本地团队管理为主,中国外派员工在研发、工艺上给予支持。因为印度的销售体系复杂,要在印度做好家电销售,熟悉本土文化、当地人脉的印度人才成为关键。
产业配套与中国不具备可比性
不只美的、TCL华星、海尔,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中联重工、比亚迪等中国企业都已进入印度市场。未来,印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0万亿美元。印度已是全球第三大彩电市场和第二大手机市场,还是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而中国则成为印度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25万亿美元。”印度投资署中国处高级投资专家拉贾·辛格·库拉纳今年3月在深圳推介“新印度”时说,印度65%的人口是年轻人,平均年龄29岁,过去四个财政年度,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已达到2410亿美元。
除了不遗余力的招商,印度对于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业,有着自己清晰的产业规划和引进步骤。
据印度投资署电子处投资专家拉加夫·古普塔介绍,未来五年,印度的电子设计与制造产业产值将持续增加,到2025年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这里不只适合生产,还适合研发。三星、英特尔均已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苹果、亚马逊、谷歌和优步也计划在印度建设研发基地。
印度针对电视、手机有分阶段制造计划,特别是手机,由易到难,逐步引进完善产业链。拉加夫·古普塔说,2016~2017年,充电器、电池组、有线耳机;2017~2018年,麦克风和听筒、键盘等;2017~2018年,相机模块、连接器;2019~2020年,显示组件、触摸屏/盖板玻璃片组件等。
王建国认为,“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相比还有距离,中国制造正在转型升级,向技术创新、高端产品转型,逐步放弃一些低端产品生产;而印度制造更多是与东南亚制造竞争。
在赵军看来,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齐全的产业链,印度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后端,对于低端人工密集型的组装行业有优势,但它的产业配套跟中国还不具备可比性,要搭建成熟的产业链体系还需要时间。
其次,劳动力素质差异大,主要体现在员工和工程师的素质上,印度大学生接受英式教育,基本素质不错,但缺乏系统的工业化训练,这是当地人才的短板。
有意思的是,随着印度制造的崛起,中国对印度部分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出口急剧下降,而上游集成电路的出口则快速上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中国对印度手机、彩电、洗衣机、空调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减少67.5%、22.2%、29.3%、53.1%;而中国对印度的集成电路出口增长明显,自2018年一季度开始放量,今年8月出口额达到2.76亿美元。
本文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