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山生活网 > 旅游 >

大山深处的村落,民族风情浓郁

来源:常山信息港 发表时间:2021-11-19 09:37

在道路修建、交通变得便利后,贵州省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其中不得不说就有旅游业的一份功劳。地形特殊的贵州孕育了许多高山大川、靓丽风景,同时也蕴藏着许多“神秘”之处。

在贵州的大山深处就藏有许多“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村落,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有着较大的差异,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如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内,就有这样一个村子,六百五十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寨规:不与外人通婚。据说,这是为了守护一个秘密。这个村落,叫做占里村。

占里村

它位于从江县下辖的高增乡,位于群山之中,是真正的“大山中的村落”,生活在这里的,是一群侗族居民。

四周环境优美,占里村的村民们也保持着淳朴而略显原始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你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现代化的气息。其实不只止占里村,许多大山深处的那些少数民族村落其实都是如此,不少看够了商业气息太重的古镇的游客基本上都会选择游览这样的古村。

占里村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整个村子藏在一片苍茫的绿意之中,棕色的木质榫卯结构房屋、青黑的瓦片整齐划一,看起来整齐却又不显得死板。

目前游览这里不需要门票,村头还有免费的停车位。不少游客会选择来到这里放慢脚步,欣赏这个古老却不破败的村落。

占里村的平均海拔在380米左右,占地面积不到16平方千米;村中有一百五十多人家,7七百多人,以吴姓居多。

据说在1368年,为了躲避战火的波及占里村村民的祖先们,一路从江苏逃难,经历了漫长的路途,最终才定居于此。至于村名,也是从两位吴姓先祖的名字里演化而来。

不得不说当时的那些人眼光还真挺不错,占里村所处的这个地方确实僻静,不仅远离了战火,还远离了人群,保证了子孙后代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占里村人几乎都会开垦土地,靠着农业种植养活自己,小日子优哉游哉,也没有太多的物欲,所以哪怕生活稍显清贫也能快乐地生活。这种天然淳朴气息自然也吸引着许多在大城市累死累活打拼的人,所以当占里村逐渐开发了旅游业后,陆续有不少人来到这里,纵情于山野之间,感受这种怡然自得的悠闲气息。

占里村的秘密

不过,占里村的出名并不是靠着当地的旅游产业,而是一项纪录,那就是从1952年到2000年这48年间,这里的人口只增加了10人。

这种无限趋近于零的人口增长率,自然引起了海内外的注意,占里村也因此出了名。

而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98%的人家都是一儿一女“儿女双全”的,但几乎没有双男或者双女的现象;而且虽然看起来也不像养不起,但是占里村里没有人再要第三胎。

原来,自从占里村的祖先定居于此后的100年,村寨的规模扩大了不少,但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到了清末,因为人多地少所以村民间常发生冲突,后来甚至演变为械斗。

后来一位叫吴公力的人提出了一种控制人口的提议,得到了村民的响应。后来这个提议逐渐演变为寨规“铁律”,即:一对夫妻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违者则要受到处分,严重的甚至会直接逐出寨子。

这条寨规和我国先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处,除了这条规定外,占里村还有两条神奇的规定:一个是村中男女不允许与村外的人通婚;另一个则是村中订婚和结婚的日子只有两个,订婚是正月初五、初六;结婚则是农历二月十六或者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如果你不想在今年的这个两个日子里订婚或结婚,就必须再等上一年。

也正因如此,占里村里的婚礼几乎都是集体婚礼。

不过又有人就好奇了,虽然这种种规定都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但是家家户户一儿一女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毕竟我们都知道胎儿的性别都是随机的,不然也不会出现那种一生生四五个女儿或者儿子的家庭了。

其实这就和村里一种神奇的,叫做“换花草”的草药有关了,据说这种草药可以平衡胎儿性别。比如如果第一胎生了儿子,第二胎再生想要女儿的话,就可以使用换花草,以此来平衡人口,这也是村里人人都守护的秘密。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据说日本有一位学者为了探知换花草的秘密,曾在村里住了两年,但最后依然空手而归。

在村内也并非人人都有“换花草”,也不是人人都知道换花草到底如何操作才能达到这种奇效,这一切都只有村内的药师知道,而且药师传女不传男。

至今,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换花草到底长什么样子,当然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不过村内家家户户为何都能生一儿一女,这又没有合理的解释,这也成了占里村最神秘的一点。

结语

因为久居深山,占里村村民身上没有沾染到世俗的气息,性格温和待人友善,民风非常淳朴,加之四周景色优美,可能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该有的样子吧

返回顶部

2010-2019 常山信息港 www.cscatv.com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vvv6666iii@gmail.com